摘要:11月19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检察题材微短剧《少年田野》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检察日报社、影视中心,湖北省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法律、文艺评论领域的专家学者、主创代表、制作播出机构代
11月19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检察题材微短剧《少年田野》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检察日报社、影视中心,湖北省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法律、文艺评论领域的专家学者、主创代表、制作播出机构代表、媒体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郭长虹主持。
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二级巡视员范子文表示,《少年田野》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也对未来法治题材、检察题材的影视创作提供了经验借鉴。未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法治题材影视创作,在新的起点上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检察之力。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二级巡视员舒欣介绍了该剧的创作播出过程,表示该剧准确把握时代命题,让法治精神引发情感共鸣,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展现强劲的传播热度和社会影响力。该剧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创作理念是湖北局始终坚持的方向,也为微短剧创作树立了新标杆。
检察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覃匡龙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考和心得。他表示,未成年人犯罪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选择未成年人犯罪题材需要勇气和担当。《少年田野》直面社会痛点,用责任担当回应时代关切,作为检察工作宣传者,他希望该剧能引起公众对青少年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
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总经理周裘介绍了《少年田野》的收视成绩和该剧在社会、行业中取得的广泛认可。他坚信平台的价值在于引领而非盲目跟随,平台不仅要制造流行,更要塑造经典,《少年田野》正是这一理念的有力实践。该剧从立项之初就明确了“司法+青春+现实”的复合型创作方向,旨在打造一部兼具司法深度、人文温度和社会广度的精品。湖北联影创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蒋念表示该剧突破了微短剧的既有框架,是一部既短小精悍又内容丰富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他们组建了一支电影级标准的专业团队,从细节的把控到角色的塑造,始终保持着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为《少年田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主创代表,《少年田野》导演曹涌分享了创作初衷,表示希望向观众传达“不一样的孩子”同样值得成年人世界关注的价值观念。该剧旨在呈现孩子成长当中不可言说的困境,如一束温暖的光,照进不被关注的角落。创作中,他通过内敛、沉浸的呈现方式,展现有人情味儿的细节质感和情感温度,让观众走进人物内心而不是停留在故事表面。《少年田野》编剧刘妮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她表示由于职业原因,在未成年人犯罪新闻中,她对人物的关注一直大于事件本身,在走访接触未成年人犯罪者和检察官后,她进一步将创作核心定位于未成年人犯罪者的自救和被挽救。同时,该剧成功创作播出也离不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该剧落地提供的帮助和芒果TV制片人与主创团队的“不谋而合”。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王贞会表示,《少年田野》中“案中有案”的剧情设计令人惊喜,同时通过检察机关精细办案和履职,集中呈现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更引发对其背后影响因素的探讨,从创作角度和专业角度来说都是一部精品佳作。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赵彤,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视听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冷凇,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教授,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晖表示,《少年田野》将青春、悬疑和法治建设有机结合,在满足微短剧“快节奏”需求的同时,将普法教育融入其中,实现了 “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该剧生动地展现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从惩治犯罪,向教育、挽救与保护并重的角色深化,体现了司法的温度;该剧再次证明,微短剧的赛道,最终比拼的依然是内容的深度与温度,聚焦社会现实、直面时代痛点、传达文人关怀的作品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微短剧《少年田野》讲述围棋天才少年田野为报恩替人顶罪,以陈峰为代表的检察官洞察疑点,坚守正义,最终查明真相,引导迷途少年走向救赎与成长的故事。该剧不止于破案,更深入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家庭、社会与心理根源。该剧于2025年10月13日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后,引发观众热议。
来源:综艺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