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靖王府的“赏春宴”过后,言豫津那首语带双关的咏柳诗,不出意料地在某些小圈子里悄然流传开来。有人赞其才思敏捷,意境不俗;也有人暗自揣度,那“伤心色”与“压九秋”背后,是否暗藏着言府,或者说这位言大公子对时局某种隐晦的态度。种种议论,言豫津有所耳闻,却只是一笑置之
《琅琊榜》·《卿本谪仙:言豫津浮生录》
文/鼎客儿
第三十五章 萱草凋零
靖王府的“赏春宴”过后,言豫津那首语带双关的咏柳诗,不出意料地在某些小圈子里悄然流传开来。有人赞其才思敏捷,意境不俗;也有人暗自揣度,那“伤心色”与“压九秋”背后,是否暗藏着言府,或者说这位言大公子对时局某种隐晦的态度。种种议论,言豫津有所耳闻,却只是一笑置之,未作任何回应。他依旧每日守在母亲病榻前,仿佛外界的波澜,都与他无关。
然而,母亲的病情,却并未因这融融春意而有丝毫好转,反而如同那即将燃尽的烛火,在奋力迸发出最后一点明亮后,迅速地黯淡下去。
几日后的一个凌晨,天色将明未明,是一夜中最黑暗寂静的时刻。言夫人忽然从昏睡中醒来,精神竟似回光返照般好了许多,甚至能清晰地唤出言豫津的名字,还要他扶自己坐起来,看看窗外。
窗外,依旧是一片沉沉的墨蓝色,只有东方天际透出一丝极其微弱的、鱼肚白的亮光。庭院中的景物还笼罩在朦胧的阴影里,看不真切。
“津儿……”言夫人的手紧紧抓着儿子的手臂,那力道大得惊人,完全不似一个久病之人,她的手心却依旧是一片冰凉的潮湿,“天……快亮了吧?”
“快了,母亲。”言豫津强忍着心中巨大的悲痛,声音轻柔得如同耳语,“就快亮了。”
言夫人微微点了点头,目光努力地望向窗外那片逐渐褪色的黑暗,仿佛在期盼着什么。她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胸口剧烈地起伏着,枯槁的脸上泛起一种异样的潮红。
“柳树……绿了吗?”她忽然又问,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言豫津的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他用力点头,哽咽道:“绿了,母亲,都绿了!外面的柳树,都发了新芽,绿莹莹的,好看极了!”
“绿了……好啊……”言夫人喃喃着,脸上露出一抹极其虚弱的、却异常满足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与一种穿透了所有痛苦与纷扰的平和,“春天……终究是来了……”
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抓着言豫津手臂的力道也一点点松开,最终,无力地垂落下去。那双一直努力望向窗外的眼睛,也缓缓地、缓缓地阖上,仿佛终于倦极,沉入了一场再无烦忧的、漫长的安眠。
她的呼吸,停止了。
窗外,第一缕晨曦恰好刺破了厚重的云层,金红色的光芒如同利剑般,骤然洒满了整个庭院,将那些沾着晨露的草木、那摇曳的新柳,都镀上了一层耀眼而悲壮的光晕。
天,亮了。
春天,来了。
而她,却再也看不到了。
言豫津怔怔地坐在榻前,握着母亲那已然冰冷的手,仿佛所有的力气都在这一刻被抽空了。他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那样静静地坐着,望着母亲安详得如同睡去的容颜,望着窗外那一片生机勃勃、却无比刺眼的春光。
巨大的、无声的悲伤,如同滔天巨浪,将他彻底淹没。
言府上下,瞬间被一片悲戚笼罩。白色的灯笼挂了起来,哀乐低回。
言阙终于走出了那间静室,他站在妻子的灵前,依旧是一身道袍,面容枯槁,眼神空洞,没有流泪,也没有言语,只是那样静静地站着,仿佛一尊瞬间苍老了十岁的石像。父子二人,一坐一站,守在灵前,被同样的悲伤浸透,中间却依旧隔着那道无法逾越的、名为“过往”的鸿沟。
讣告发出,吊唁的宾客络绎不绝。靖王萧景琰亲自前来祭奠,他在灵前深深三鞠躬,看向言豫津的目光中,带着沉痛的哀悼与无声的安慰。誉王府、太子府也都派了人送来奠仪,说了些节哀顺变的客套话。就连苏宅,也由黎纲代表,送来了一份素净而郑重的祭礼。
宫羽没有来。但在吊唁的人群中,言豫津却收到了一份没有署名的奠仪——是一盆精心养护的、正值花期的素心兰。兰花清雅高洁,幽香暗吐,在一众奢华奠仪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花盆底下,压着一方素白绢帕,依旧是空无一字。
言豫津看着那盆兰花,看着那方熟悉的绢帕,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是谁的心意。在这举世皆哀的时刻,这一缕无声的慰藉,比任何言语都更加熨帖人心。
丧仪持续了数日。待到母亲顺利入土为安,言府再次沉寂下来,那是一种比以往更深沉、更带着伤痛痕迹的沉寂。
言豫津仿佛在一夜之间彻底褪去了最后一丝少年意气。他依旧穿着素服,眉宇间却多了几分以前从未有过的沉静与持重。他不再整日待在府中,开始更频繁地外出,或是去拜访那些与言府有旧谊的世家宿老,或是参与一些清流文士的聚会。他不再刻意扮演纨绔,言谈举止间,多了几分与其身份相符的沉稳与洞见。
他知道,母亲去世,言府的门庭需要他重新撑起。父亲依旧沉浸在自身的世界里,那么,这份责任,便只能由他来承担。他不能再仅仅满足于在暗中提供一些便利,他必须走到台前,为言府,也为自己,在这变幻莫测的朝局中,寻找到一个稳固的立足之地。
这一日,他前往拜谒那位曾受过他“点拨”的都察院冯老大人。冯府门庭冷落,与言府如今的境况颇有几分相似。
冯老大人见了他,并未因他年轻而有所轻视,反而将他引入书房,屏退左右。
“言世子,节哀。”冯老大人看着他,目光中带着欣赏与一丝惋惜,“令堂仙去,实乃憾事。不过,观世子近日言行,颇有乃祖之风,言氏门楣,后继有人啊。”
“老大人谬赞了。”言豫津躬身道,“晚辈年少无知,日后还需老大人多多指点。”
冯老大人捋着胡须,沉吟片刻,道:“指点谈不上。不过,老夫观如今朝局,谢玉虽除,然树倒猢狲未必散尽。太子与誉王之争,恐愈演愈烈。靖王殿下……虽有赤焰平反之功,然根基尚浅,前路维艰啊。”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言豫津:“言世子,言府超然物外多年,如今……你待如何自处?”
这是一个极其直接,也极其关键的问题。
言豫津迎着他的目光,神色平静,语气却异常坚定:“老大人,言府世代深受皇恩,自当忠君爱国,恪守臣节。至于朝中纷争……”他略一停顿,缓缓道,“晚辈以为,无论立场如何,为臣者,当以社稷为重,以黎民为念。若有人能匡扶正道,安定天下,言府……自然不会置身事外。”
他没有明确表态支持靖王,但其话语中的倾向,已是不言而喻。
冯老大人深深地看着他,良久,才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好一个‘以社稷为重,以黎民为念’!世子能有此见识,实乃朝廷之福!老夫……拭目以待。”
离开冯府,言豫津走在春日熙攘的街道上。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路旁的柳絮如同雪花般纷扬飘落。
萱草已凋,春晖犹在。
他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却必须独自面对这广阔而复杂的天地。
前路漫漫,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而且,要走得稳,走得正。
他抬起头,望向湛蓝如洗的天空,目光坚定而清明。
【第四卷 第三十五章 终】【未完待续】
本文为《琅琊榜》同人衍生作品,人物设定取自原著,故事情节为原创。
提醒:凡对本文标题、图片、内容,进行抄袭搬运洗稿者,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来源:鼎客thi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