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靖安元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慷慨。金陵城内外,桃李芳菲,柳浪闻莺,连宫墙脚下那些经年沉默的苔藓,都透出湿润而蓬勃的绿意。新朝甫立,百废待兴,却又处处洋溢着一种破旧立新的活力。颁布的新政如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却又坚定地涤荡着旧日的沉疴,各级衙门的办事效率肉眼可见
《琅琊榜》·《卿本谪仙:言豫津浮生录》
文/鼎客儿
第四十二章 旧宅琴音
靖安元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慷慨。金陵城内外,桃李芳菲,柳浪闻莺,连宫墙脚下那些经年沉默的苔藓,都透出湿润而蓬勃的绿意。新朝甫立,百废待兴,却又处处洋溢着一种破旧立新的活力。颁布的新政如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却又坚定地涤荡着旧日的沉疴,各级衙门的办事效率肉眼可见地快了起来,连市井街巷间的百姓,眉宇间也少了些许往日的瑟缩与麻木。
言豫津被正式授予了散骑常侍的虚衔,虽无具体职司,却有了随时入宫觐见、参与朝议的资格。这无疑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标志着这位言侯世子,正式踏入了新朝权力核心的外围圈子。他依旧保持着那份恰到好处的谦逊与沉稳,每日按时入宫点卯,参与议政时多是倾听,偶尔发言,必是深思熟虑,言之有物,既不抢风头,也绝不人云亦云,渐渐在年轻一代的勋贵子弟中,树立起了独特的威信。
然而,在这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之下,言豫津心中却始终萦绕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怅惘。新朝气象万千,故人却已长逝。每当路过那已然空置、门庭冷落的苏宅,或是听到某些与江左盟相关的零星消息时,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青衫素裘、在风雪中咳血谋算的身影。梅长苏如同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以最绚烂也最残酷的方式,完成了他的使命,却也在这新生的朝阳之下,留下了无法填补的空寂。
这一日,他奉旨协理礼部,清点整理一批前朝遗留的典籍档案,其中不乏一些与旧日勋贵府邸相关的杂录旧档。在一卷落满灰尘的、记录某年宫中赏赐名录的残破册页中,他无意间瞥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以及其后标注的一处早已废弃的京郊别院地址。
那名字,属于一位早已病故多年的老太妃,而那位老太妃,正与当年那桩讳莫如深的郡王遇刺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处别院的地址,也恰好与宫羽那枚耳珰所暗示的线索方向,隐隐吻合。
言豫津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不动声色地将那页档案悄悄折起,藏入袖中。他知道,这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巧合,但也可能,是解开某些被时光掩埋秘密的钥匙。梅长苏不在了,但他留下的谜题,那些关乎过往、关乎公道的线索,是否还需要有人去继续追寻?
傍晚时分,他处理完公务,并未直接回府,而是鬼使神差地,信马由缰,来到了那座已然空置的苏宅之外。
暮色四合,残阳如血,将宅邸高耸的围墙和紧闭的朱漆大门染上了一层凄艳的光晕。门前石狮依旧,却再无昔日那些看似松散、实则警惕的江左盟护卫的身影,只有几片枯叶在晚风中打着旋儿,更添几分荒凉与寂寥。
他勒住马,静静地望着那扇门,仿佛能透过厚重的木板,看到里面曾经摇曳的灯火,听到那压抑的咳嗽声,感受到那份运筹帷幄的紧张与孤寂。
就在他准备拨转马头离开之际,一阵极其细微、却异常清晰的琴音,如同涓涓溪流,竟从那高墙之内,幽幽地传了出来!
言豫津浑身一震,几乎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苏宅已空,何人抚琴?
那琴音清越婉转,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曲调正是那首宫羽曾弹奏过的、无名却直叩心扉的夜曲!只是此刻听来,那琴音中少了些许雨夜的孤寂与怅惘,多了几分春日的宁静与……一种仿佛尘埃落定后的释然与缅怀。
是宫羽!
一定是她!
言豫津的心像是被那琴音猛地攥住了!她怎么会在这里?是在祭奠梅长苏?还是……这里对她而言,有着别的特殊意义?
他没有惊动,也没有试图闯入,只是静静地坐在马背上,隐在街角的阴影里,如同一个沉默的听众,任由那熟悉的琴音将自己包裹。那琴声仿佛带着某种魔力,拂去了他连日来积压在心头的疲惫与怅惘,带来一种奇异的安宁。
琴音袅袅,如泣如诉,却又透着一股坚韧的力量,在暮色中盘旋上升,最终与天边最后一抹霞光一同,缓缓消散在渐浓的夜色里。
余音散尽,苏宅内外,重归一片死寂。
言豫津又在原地停留了许久,直到夜幕彻底降临,星子缀满天穹,他才轻轻一夹马腹,调转了方向。
他没有回言府,而是朝着那个刚刚从档案中得到的、京郊别院的地址方向,缓缓行去。
旧宅琴音,似了未了。
故人已逝,余韵长存。
而新的追寻,或许,才刚刚开始。
【第六卷 第四十二章 终】【未完待续】
本文为《琅琊榜》同人衍生作品,人物设定取自原著,故事情节为原创。
提醒:凡对本文标题、图片、内容,进行抄袭搬运洗稿者,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来源:鼎客thi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