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国三十年,济南。褚韶华把百货大楼的工牌往桌上一扔,转身去闻氏大药房报到,同一天,夏元把北方药行的银票摞成小山,准备南下跟上海田氏抢码头。两个老熟人,隔着一条黄河,一个刚逃出“朱砂”身份,一个刚踩稳“药王”椅子,谁也没提当年那点师徒情,心里门儿清:接下来是硬碰
“妈,你疼我,就别把我疼废了。”——这句话,陈二顺没来得及说,褚韶中没敢说,夏元根本不用开口。
民国三十年,济南。褚韶华把百货大楼的工牌往桌上一扔,转身去闻氏大药房报到,同一天,夏元把北方药行的银票摞成小山,准备南下跟上海田氏抢码头。两个老熟人,隔着一条黄河,一个刚逃出“朱砂”身份,一个刚踩稳“药王”椅子,谁也没提当年那点师徒情,心里门儿清:接下来是硬碰硬。
我追剧最憋火的一幕,是褚家老太太把“迟春堂”最后一块招牌拿红绸包起来,塞给儿子褚韶中,嘴里还哄:“你爹留下的,你扛得动。”结果三个月,招牌变劈柴。褚韶华在牢里听见消息,拿筷子往自己手腕上划,血滴在地板上,跟药行账本的红墨水一个色。那一刻我明白,败家子不是一天养成的,是每天一口一口喂出来的。
反观夏家,老太太连哭都带节奏。小儿子夏初说要留洋,她连夜缝了二十两黄金的暗袋,边缝边念叨:“飞得远点,别回来分你哥的锅。”一句话,把兄弟俩的跑道彻底隔开,一个去法兰西学制药,一个留在济南盘老号,谁也别拖累谁。后来夏元把分店开到上海,有人挑事说“北药南卖水土不服”,他直接甩一句:“我妈教我先学让,再学抢。”轻飘飘,对手脸先绿。
褚韶华进药房第一天,自己搬六十斤川芎,腰闪了也不吭声。夜里夏元路过,丢给她一瓶烧酒,说:“疼就喝,别哼。”没有安慰,没有客套,这才是真正的拉一把。因为夏元比谁都清楚,女人在那个年代做药行,疼是入场券,哼是奢侈品。
有人怪编剧把陈家写得太惨,灭门那夜血流成河。我却觉得编剧手下留情了——真现实里,被惯坏的孩子不止毁一个家,还顺手把邻居的屋檐掀了。陈二顺抽大烟的银子,是褚家迟春堂的货款;褚韶中赌输的铺面,是陈家的抵押。两家人像套娃,一层层烂下去,根子都是那句“他是我儿”。
剧播完,弹幕里还有人争论:夏元到底爱没爱过褚韶华?我看得直翻白眼。人家忙着南北开战,忙着把阿胶做出期货价,谁有空跟你谈恋爱?倒是最后一集,夏元把北方十三家药行账册递给褚韶华,说:“你看得懂,就替我守;看不懂,就替我砸。”褚韶华回他一句:“我看懂了,也敢砸。”——全剧最甜一幕,比吻戏带劲一百倍。
所以别再问“原生家庭”有多重要,民国戏早把答案拍你脸上了: 惯子如杀子,杀的不止一个,是全家; 教子是铺路,铺的也不止一条,是三代。
今晚回家,要是你妈正把最后一块排骨夹给你弟,别抢,把盘子端走——你救的不止是自己,还有二十年后的那块招牌。
来源:多彩星空xS23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