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21日腾讯视频把《状元郎夫人又掀桌了》推上货架,预告片24小时冲过1000万点击,弹幕里一半在刷“郭宇欣杀疯了”,另一半在刷“男主劝退”。
11月21日腾讯视频把《状元郎夫人又掀桌了》推上货架,预告片24小时冲过1000万点击,弹幕里一半在刷“郭宇欣杀疯了”,另一半在刷“男主劝退”。
平台要的就是这个分裂,骂声和尖叫都算钱,热度榜直接送到前三,一分钱没多花。
郭宇欣这次演张琼,一出场就把酒壶砸在男主脚背,镜头推上去,她抬下巴挑眉,一句“相公,你跪得够快啊”被剪成短视频,微博话题#郭宇欣古装美哭了#冲到5000万阅读。
她团队提前两周把九宫格剧照拆成三天发,每天一张,每张都配一句狠话,粉丝自动把图修成手机壁纸,流量滚雪球。
她想要的是“短剧女王”标签焊死在身上,片酬就能从单集十万跳到三十万,平台也愿意为稳赚买单。
高旻睿那边被截出静态图,眼袋略重,眉骨低平,站在郭宇欣旁边像被光遗忘。
黑热搜挂了一下午,词条叫“最丑男搭档”。
他经纪公司没花钱降热度,反而放出采访片段,让他对着镜头慢吞吞说:“秦羽的温柔在眼神,不在五官。”这句话被剪成BGM,配他剧中给女主撑伞的动图,一夜之间多出三千个“真香”二创。
剧方省下的宣传费至少两百万,高旻睿也拿到“隐忍系”新标签,下次谈本子可以加价。
导演组在选角文档里写过一行备注:秦羽需要“钝感”,太帅就会让张琼的嚣张显得跋扈,观众会同情男方。
制片表上,郭宇欣是流量发动机,高旻睿是剧情稳定器,两人价差三倍,但作用互补。
市场报告里,女性用户占比72%,她们对“宠夫”设定买单率比“霸总”高18%,于是剧本把原小说里男主的“冷傲”全改成“温柔”,让高旻睿用低音念台词,每句结尾加“好不好”,现场收音比配音更软,后期只敢降半格音量,怕甜过头。
提前看片的媒体签了三页保密协议,只能夸“CP感超预期”。
实际上他们回酒店就发朋友圈:“前三集女主扇男主三巴掌,男主笑着递手,说‘别打疼手’,弹幕会疯。”这条朋友圈被截图传到豆瓣,小组连夜盖楼“等一个真香”,又添一波免费热度。
平台数据后台显示,想看人数在争议爆发后涨了40%,女性25-34岁区间涨幅最大,她们才是短剧付费主力。
短剧分账规则写得很冷:上线前三天点击单价最高,之后每24小时降一次。
剧方把最炸的吻戏剪进15秒预告,却留在第七集才放出,想跑完全程得买会员。
郭宇欣在直播里故意说“第七集有桌咚”,弹幕刷屏“冲”,她一边笑一边瞄提词器,旁边工作人员实时把“桌咚”推成热词,搜索量半小时涨六倍。
她想要会员拉新提成,平台给她5%分成,算下来如果破两亿播放,她个人再进账八位数。
高旻睿的经纪人算的是另一条账:黑流量也是流量,只要角色不塌房,商务就能涨价。
上周他刚签下一个茶叶品牌,代言费比三个月前涨了一倍,合同里写着“温润公子”人设,商家觉得黑热搜帮他抬了辨识度。
经纪人发朋友圈只写一句:“骂吧,越骂越贵。”配图是合同金额马赛克,露出后面四个零。
腾讯视频Q4排播表上,这部小成本古装夹在两部S+大剧中间,平台原本打算用它填档,结果争议让它升成“小爆预备役”。
内部会议纪要泄露:如果正片留存率过55%,就把原本给另一部仙侠的首页横幅让出来。
那部仙侠男主是选秀顶流,片酬过亿,却被一部小成本反超,平台只认数据不认人。
11月21日零点上线,前三集放出,郭宇欣的巴掌和张琼的笑声轮番上热搜。
高旻睿的名字从“丑”变“苏”只用了一夜,豆瓣开分6.8,到中午涨到7.2。
弹幕里有人刷“对不起,我昨天声音大了”,平台后台显示付费转化率12%,比行业均值高出一倍。
制片人在群里发了一个红包,配文:“黑红也是红,继续骂,别停。”
观众以为自己在选妃,其实是在被算法选。
平台早把颜值、剧情、节奏拆成标签,哪个点能引爆,就把哪个点推到面前。
郭宇欣和高旻睿只是两枚棋子,他们配合演出,观众配合骂街,数据配合上涨,钱包配合打开。
戏里张琼问秦羽:“你娶我,到底图什么?”秦羽答:“图你凶。”戏外平台图的是会员,演员图的是加价,观众图的是爽,三方各取所需,骂声只是背景乐。
剧还没更完,已有品牌把郭宇欣的扇巴掌动作做成表情包广告,配字“买它,别逼我动手”。
高旻睿的温柔眼神被剪成哄睡音频,循环播放“睡吧,我在”。
流量像滚石,谁挡谁被砸脚。
观众以为自己在审判颜值,其实早被写进分账公式,每一句吐槽都折算成角币,落进别人口袋。
屏幕前的你,今天为了“丑男主”敲下的每一句吐槽,都在帮人家数钱,你打算继续骂,还是关机睡觉?
来源:聪颖芒果Kdyi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