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娱需要这种女导演!
这些让观众直呼"人生镜头"的画面,都出自导演丛晓之手——《柳舟记》中王楚然下车后的回眸,《表妹万福》杀青特辑里宋祖儿的雪中遥望……
作为作品中兼具国际视野与独特美学表达的女性创作者,丛晓始终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女性洞察,为古装剧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用镜头构建“真实的诗意”世界
在丛晓的创作理念中,艺术的真实感源于对细节的极致打磨。在《柳舟记》中,她与团队通过“引泉进院”的水系景观、绿植环绕的江南宅院,构建出灵泉镇“世外桃源”般的烟火气息。她认为“场景不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人物情感的外化。”例如崔宅的田园意象,既烘托了崔行舟与柳眠棠情感递进的温馨氛围,也隐喻了角色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这种对“古典现实主义”的追求,同样体现在她对情感转折的精准把控中。第17集柳眠棠恢复记忆时,镜头以冷暗色调渲染她的痛哭,切至卧室内崔行舟沉睡的暖亮画面,一明一暗的对比暗示了关系即将崩塌的宿命感,而第23集瀑布的决裂场景,则通过簪子刺伤又擦干血迹归还的无声动作,将决绝与成全的矛盾情感推向高潮。这正是丛晓擅长但古装市场稀缺的——以环境、光影和肢体语言替代直白台词,让情绪在画面中自然流淌。
打破桎梏,塑造有灵魂的女性群像
在柳舟记中中三对主要情感关系都指向同一个内核: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依附,而是两个独立灵魂的双向奔赴。这种情感关系跳脱了性别的框架,回归到对每个个体人格与尊严的本质尊重。
柳眠棠无论失忆与否都坚持将事业作为立身之本,甚至将军事谋略运用于经商之道。她的独立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口号,而是贯穿始终的行动逻辑,即便面对炽热的爱情,也从未动摇过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贺珍在感情中始终保持清醒,当赵泉承诺愿意放弃身份时,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正因为对方是侯爷才有选择的余地。她向往爱情,却更清醒地认识到阶级与现实的重重桎梏。而皇后雪霁则始终对自己的身份与处境保持着清醒认知,选择以胆识与谋略在复杂的权力漩涡中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
《柳舟记》通过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传递出对等、尊重的现代情感观。而这样的创作理念,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丛晓导演的新作《表妹万福》中,必将带来同样精彩的女性叙事。
她们多元视角 正为市场拓宽维度
女性角色的魅力在于“不依附于爱情,而是在时代洪流中活出自我”。这种创作理念,与女导演们的作品中不断凸显。她们始终以“众生平等”的视角去讲述女性的挣扎与成长,画面中从没有“男凝”感,风格各异的女性导演正通过作品展现独特价值。
近来备受瞩目的新锐导演邵艺辉,将犀利的对白和独特的都市观察搬进大荧幕。《爱情神话》中她灵动诙谐的叙事风格独树一帜。在《好东西》中她以轻盈的笔触描摹当代都市女性的生活困境与洒脱,用精巧的叙事设计展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功力。其作品在幽默与深刻之间找到巧妙平衡,为都市题材带来了全新的表达方式。
从入围金鸡奖的《送我上青云》到荣获白玉兰最佳导演奖的《我的阿勒泰》,滕丛丛始终以诗性的镜头语言记录着人物的成长轨迹。她的作品擅长以“寄情于景”,以自然景观描摹人物内心,在阿勒泰广袤草原与质朴生活的画卷中,细腻呈现个体与自我和解的过程。其镜头下的每个角色都是充满生命力的独立个体,用极具感染力的视觉语言传递出生命的韧性与温度,展现出对人性深处的敏锐洞察。
秦榛作为一位能自如驾驭古装与现代题材导演,秦榛展现出对不同类型作品的精准把控力。在古装领域,她擅长在轻喜与深情间找到精妙平衡——《长相思》中,她将神话故事赋予真实的温度,通过细腻的人物塑造让观众感同身受。从《尚公主》的物料中就能看出她对古典美学的深刻理解。而在现代剧《良辰美景好时光》中,她同样以温暖明亮的镜头语言,精准捕捉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脉动。是一位既能保留类型特色,又始终保持着细腻动人的情感内核的导演。
现实主义探索的延续与突破
在刚刚杀青的《表妹万福》中,明制美学与女性成长故事深度融合。从已释出的物料可见视觉符号的升级,延续了写意风格,却更强调命运感的营造,同时将情感表达深化,在古典框架下传递出当代情感观。
回看丛晓的创作轨迹——她始终坚持讲述具有普世价值的故事。
电影剧本《继续前进》《惊恐之旅40小时》曾分别获得过上海电影节最具市场潜力奖和香港电影节亚洲电影投资会金奖;
曾经独立执导电影《老明星》,并在由基努·里维斯电影短片《极速无间》中担任编剧、制片人,取得佳绩;
编剧《夜莺》代表中国角逐奥斯卡,从监制《与君歌》出海多国……到《柳舟记》《表妹万福》对古装题材的革新。
让类型剧拥有“灵魂”,对专业的抱有敬畏之心,对女性角色能够共情,而丛晓就是这样一位在编剧、导演、后期导演、制作等角色中,始终保持创作初心,在多元类型中探索女性视角,讲述具有普世价值的现实主义故事的创作者。
当行业愈发同质化,优秀女性导演的涌现正悄然改变创作逻辑——不是题材决定高度,而是视角决定深度。期待女性创作者们继续以镜头为笔,书写更多动人的故事。
来源:杜杜撩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