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伦理剧《四喜》凭借接地气的剧情和鲜活的角色引发热议,剧中四位不讨喜的角色更是让观众越看越上火。他们身上的自私、任性与边界感缺失,不仅推动着剧情冲突,更折射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性短板,让人在吐槽之余也忍不住深思。
家庭伦理剧《四喜》凭借接地气的剧情和鲜活的角色引发热议,剧中四位不讨喜的角色更是让观众越看越上火。他们身上的自私、任性与边界感缺失,不仅推动着剧情冲突,更折射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性短板,让人在吐槽之余也忍不住深思。
排在第四位的何丽华,是典型的“暴发户式”女主人。她习惯了靠光鲜外表维系豪门体面,讽刺沈明珠没吃过燕窝的嘴脸,将底层逆袭后的优越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婆婆。
她试图用“不许带外人进门”“孩子必须姓冯”等条件控制儿媳,尽显强势与霸道。但这个角色并非全然可恶,冯志去世后,她坚持偿还债务的态度,又暴露了骨子里的三观底线,让人看到她虚荣背后的责任感,也让这个角色多了几分真实的复杂。
第三名喻静香的“不讨喜”,源于她的自私与拎不清。得知有个失散的女儿后,她不顾沈明珠的感受,用偷窥、跟踪等方式强行索取亲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她挪用儿子彩礼给女儿买镯子。
在婚礼上违背承诺公开认亲,将儿子的婚宴变成自己的“认亲舞台”。她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对家人算计不断,甚至连九十岁老母亲都不放过,过早筹备后事的操作更是刷新底线,咋咋呼呼的模样成为许多观众的“弃剧导火索”。
第二名冯美奇是被溺爱毁掉的“巨婴”。母亲何丽华的控制欲与纵容,让她养成了自私任性、眼高手低的性格。在父亲冯志公司濒临破产、资金缺口巨大时,她因业绩不达标被领导调侃,竟挥霍十万块钱辞职泄愤。
全然不顾家庭困境。感情上她把真心对她的胡刚当工具,工作上嫉妒沈明珠、盲目攀比,最终未婚先孕的消息成为压垮父亲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的拧巴与挥霍,完美诠释了“被宠坏的孩子终将反噬家庭”的现实。
而排在榜首的许知夏,堪称“边界感缺失”的典型。作为女儿,她对娘家大包大揽;作为母亲,她却屡屡透支小家利益——挪用女儿的救命钱、放弃女儿的钢琴梦,只为替许家弥补沈明珠。沈明珠早已拥有过户的婚房却未变卖救婆母。
许知夏却仍无底线牺牲自家利益,这种不分轻重、没有原则的“圣母心”,让观众感到窒息。尤其是玉镯摔碎后,她第一时间关心“价值多少”的冷漠反应,更是戳破了她温情脉脉的表象,暴露了骨子里的算计,成为最让观众反感的角色。
《四喜》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将这些角色塑造成纯粹的“坏人”,而是赋予了他们真实的人性弱点。何丽华的虚荣与底线、喻静香的偏执与孤独、冯美奇的娇纵与无知、许知夏的善良与越界,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这些角色之所以让人“上火”,正是因为他们戳中了我们对自私、任性、无边界感的厌恶。
一部好的家庭伦理剧,不仅能带来娱乐,更能引发对人性与生活的思考。《四喜》通过这四位不讨喜的角色,让我们看到: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婆媳关系,尊重边界、懂得体谅、坚守原则,才是维系关系的核心。这些角色的“不讨喜”,恰恰是剧集最真实、最有价值的地方。
来源:龙吟RF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