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做梦都没想到,颁奖的时候他的“小棉袄”火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0 01:38 2

摘要:11月1日晚,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觉醒年代》毫无悬念地成了大赢家——优秀电视剧奖、最佳导演奖收入囊中。这本该是主创团队的高光时刻,可于和伟在接受采访时随口爆的一个料,直接把话题重心给转移了。

说真的,于和伟这次在飞天奖颁奖典礼上意外出圈,靠的不是演技,而是他那个00后女儿

11月1日晚,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觉醒年代》毫无悬念地成了大赢家——优秀电视剧奖、最佳导演奖收入囊中。这本该是主创团队的高光时刻,可于和伟在接受采访时随口爆的一个料,直接把话题重心给转移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UR7IjnHB

他说,自己00后的女儿居然主动向朋友们安利《觉醒年代》。

就这一句话,网友炸了

你要明白,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女儿支持老爸工作"的温情桥段。这背后藏着的,是主旋律影视作品如何真正打动年轻人这个行业难题的破局信号。

00后是什么群体?他们是在短视频、二次元、网络爽文里泡大的一代人。让他们主动去看一部讲述百年前革命先驱的正剧,难度不亚于让你在抖音上刷到量子物理课程还能看完点赞。但《觉醒年代》做到了。

关键就在于,这部剧没把年轻人当傻子。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URCGxuR4

传统主旋律作品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说教感太重。镜头一转就是伟光正,台词一开口就是大道理,人物脸谱化到让你一眼看穿接下来要说什么。这种创作逻辑,本质上是创作者居高临下的态度在作祟。他们觉得自己在"教育"观众,而不是在"讲故事"。

《觉醒年代》反其道而行之。它把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这些历史课本上的名字,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陈独秀会为儿子的选择纠结痛苦,李大钊会为革命事业舍弃家庭温暖,鲁迅会在书桌前一个人默默抽烟。

说白了,这些人物真实了。

真实到什么程度?真实到00后女孩看完会主动跟朋友说:"这剧真的值得看。"注意,是主动安利,不是应付老爸的场面话。这个细节太关键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URGykcUm

在我看来,于和伟女儿的这个举动,透露出三个重要信号。

年轻人不是不爱国,他们只是讨厌被强行灌输。00后这一代人成长在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高。但你不能用老一套的方式去激发这种认同感。生硬的口号、刻板的说教,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觉醒年代》用人性化的叙事和真实的情感打动了他们。当你看到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为了信仰慷慨赴死时,那种震撼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旁白告诉你"他们很伟大",你自己就会感受到。

主旋律影视的破圈密码不是降低门槛,而是提高品质。很多人误以为,要吸引年轻人就得迎合他们的口味——搞点流量明星,加点网络梗,整点快节奏剪辑。错了,大错特错。

年轻人不傻。他们见过太多精良的海外影视作品,审美早就被养刁了。你用粗制滥造的东西糊弄他们,只会被嗤之以鼻。《觉醒年代》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它在剧本打磨、演员表演、镜头语言上都做到了顶尖水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URM7Nc0W

优酷数据显示,该剧35岁以下青年观众占比接近六成。"爱我中华""清澈爱中国""热血沸腾"是弹幕热词TOP3。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说明只要你拿出真本事,年轻人会用脚投票。

代际传播的力量被严重低估了。于和伟女儿主动安利这个细节,其实揭示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传播路径——家庭内部的代际对话。

父母这一代人可能会因为政治觉悟、历史情怀去看《觉醒年代》,但00后不会。他们的观剧动机更纯粹——好看不好看。当父母和子女能够在同一部作品上产生共鸣时,这种跨代际的情感共振是最有力量的。

这也是为什么于和伟这句话会引发热议。大家突然意识到,原来主旋律作品也可以成为家庭餐桌上的谈资,可以成为不同年龄层之间的情感纽带。

往深了说,这次飞天奖颁奖典礼上的这个小插曲,折射出的是中国主旋律影视创作的转型升级。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UROfgbCo

过去,我们总在强调"弘扬主旋律",但往往忽略了"如何弘扬"。结果就是很多作品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缺乏艺术感染力。

现在不一样了。《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这些作品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主旋律和高品质从来不矛盾。关键在于创作者有没有敬畏之心,有没有工匠精神。

张永新导演在获奖感言里提到李大钊的《青春》,说"100年后的今天,《青春》依然有着它赓续的精神和传承的理想与力量"。这话听起来文艺,但背后的逻辑很硬核——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一定是能跨越时空对话的作品。

于和伟演了几十年戏,五十岁才迎来事业高光。他在《觉醒年代》里塑造的陈独秀,被认为是近年来最成功的革命先驱形象之一。这个角色的成功,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是靠层次丰富的表演诠释出来的。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URQa1OA9

从白玉兰奖到飞天奖,《觉醒年代》的获奖之路证明了主流价值观和市场认可度可以统一。这对整个行业都是巨大的鼓舞。

但我们也要警惕一种倾向——不要把《觉醒年代》的成功简化为某种创作公式。

有些片方看到这部剧火了,立马跟风拍类似题材,以为只要搞革命题材、找实力派演员、走正剧路线就能复制成功。这种思维本身就错了。

《觉醒年代》的成功不可复制,因为它的成功来自于创作团队的真诚和用心。编剧龙平平花了两年时间打磨剧本,导演张永新为了还原历史细节做了大量考证,演员们为了演好角色深入研究人物传记。这种对作品的敬畏,才是根本。

回到于和伟的女儿这个话题。

这个00后女孩的主动安利,其实给整个影视行业上了一课:不要预设年轻人不爱看什么,而要想办法拍出他们真正爱看的东西。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URSRJPEn

说到底,代沟这个东西从来不是年龄造成的,是傲慢造成的。当你放下身段,用真诚的态度去创作,用精良的品质去打磨,年轻人自然会买账。

于和伟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在颁奖礼上随口提的一句话,会成为这次飞天奖最大的彩蛋。但仔细想想,这恰恰是《觉醒年代》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它不仅征服了评委,更征服了那些最挑剔、最难取悦的年轻观众。

这才是真正的破圈

当主旋律影视作品能够让00后主动安利给朋友,当革命先驱的故事能够在年轻人的社交网络里自发传播,当爱国主义教育不再需要强制灌输而是自然流淌——这才是中国影视产业最健康的状态。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URV8UrmW

从这个角度看,于和伟的女儿不经意间成了最好的代言人。她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我们:好内容永远不会缺观众,好故事永远能跨越代际。

这盘棋,《觉醒年代》下对了。接下来,就看中国影视行业能不能从这个案例里学到真正的东西,而不是只学皮毛、不学精髓。

说白了,观众要的从来不复杂——真诚、品质、共鸣。

做到这三点,主旋律作品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来源:娱人有约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