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副总监的椅子还没坐热,潘志傲就先把前女友踢下船,这一幕让打工人心口一凉:原来升职最快的路径,是把自己人当台阶。
副总监的椅子还没坐热,潘志傲就先把前女友踢下船,这一幕让打工人心口一凉:原来升职最快的路径,是把自己人当台阶。
观众以为《新闻女王2》在拍宫斗,其实它把办公室最隐秘的潜规则撕开了。
潘志傲的上位通知只有三行字,背后却是古肇华的“傀儡说明书”:感情污点、耳根子软、没主见,三条全中,立刻盖章“好用”。
现实中,多少小组长、小主管也是这么被挑出来的——能力不是首位,把柄够多、野心够小,才最安全。
方太为什么连夜求文慧心?因为她看懂了古肇华的下一步:先架空副手,再架空自己,最后把SNK变成他的提款机。
这哪是电视剧,分明是职场预警片。
文慧心不肯马上点头,她先去找了旧同事张家妍、许诗晴,像普通打工人一样在茶水间交换情报:谁被降薪、谁被边缘、谁手里有老板黑料。
她们凑出来的不是剧本,而是一份“内部举报包”——聊天记录、财报截图、异常报销,全钉在古肇华与某财团的灰色往来上。
看到这里,屏幕外的打工人会心头一震:原来扳倒大BOSS不靠喊口号,靠把证据拆成七份,分别藏在七个人的电脑里。
古肇华以为潘志傲是软柿子,没想到柿子也有刺。
预告里,潘志傲在地下车库把U盘塞进文慧心手里,脸色发白,说了句“我没想到会死人”。
一句话把剧情从权斗拉回到人命,也把他自己从“负心男”拽回“可能证人”的位置。
观众这才意识到,梁景仁的“突发心梗”或许不是意外,而是有人不想让他开口。
职场最狠的从来不是穿小鞋,是把人命也写进KPI。
方太的焦虑,很多中层都懂:自己一手提拔的狼,回头就要咬主人。
她低声下气请文慧心,不是良心发现,而是算过账——再不动手,等古肇华把三台联播的丑闻爆出去,SNK的股价能一夜腰斩。
打工人的日常里,也有这种“算不过来的账”:项目黄了,背锅的永远是那个签字的人。
文慧心回公司的第一天,没进办公室,先去了新闻剪辑房,把潘志傲做的那条“煽情假新闻”当众拆帧:哪一秒拼接、哪一句配音造假,逐条标红。
她不是在羞辱前任,而是给所有小编导示范:流量可以要,造假会反噬。
这一幕像极了许多公司突然严查合规时的场景——领导把PPT翻回上一页,指着数据问“谁来解释这条用户增长是怎么来的”。
没人敢吭声,空气里全是心跳。
剧情走到这里,胜负手已经不再是“谁升副总监”,而是“谁还敢相信新闻”两个字。
古肇华代表的那套逻辑,是把观众当韭菜,热度割完就换下一茬;文慧心手里攥的,是“明天头条要是假的,后天就没人信”的底线。
屏幕外的打工人,每天也在两种逻辑间拉扯:是把报告涂得漂亮点交上去,还是把真实数据摊给老板看,冒着被骂“格局小”的风险。
选前者,年底绩效A;选后者,可能当场就被挂“态度差”。
《新闻女王2》把这条隐形选择题,用一条人命、一次股价跳水、一场分手,放大给所有人看。
它提醒观众:职场里,最贵的是回头路。
潘志傲一旦把U盘交出去,就再也回不到“副总监”的安全屋;文慧心只要踏进SNK,就等于把职业生涯押在“真相”这张牌上。
方太更惨,她得赌文慧心赢,还得赌古肇华别鱼死网破,因为公司真垮了,第一个被股东撕的就是她。
三条人命、三份前途,挂在同一个热搜上,这才是真正的“高压锅”。
接下来的剧情,路透只给了一句话:古肇华在直播里被当场带走。
观众可以想象那个画面——提词器还在滚动,背景灯打得雪亮,警察从镜头外走进来,直接扣住手腕。
对打工人的震撼,不亚于看到自家CEO在全员大会被经侦带走。
那一刻,所有人都会想起自己改过的那些数据、签过的那些字、点过的那个“同意发送”。
《新闻女王2》最狠的地方就在这里:它不教你宫斗,它让你照镜子。
镜子里的潘志傲,可能就是你隔壁工位那个刚升小组长的同事;镜子里的古肇华,也许正坐在你公司最大的玻璃办公室;镜子里的文慧心,可能是你夜里加班时幻想过的“要是有人敢说真话就好了”的那个自己。
剧集还没结局,但职场每天都在更新。
观众追完剧,关掉屏幕,第二天照样要开晨会。
只是再看到“副总监”三个字,心里会咯噔一下:那把椅子,到底是跳板,还是陷阱。
来源:优雅沙滩1lWr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