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别急着骂演员。真正让老粉胸口发闷的,是案件刚铺开就泄气。前一秒舞阳府阴风阵阵,后一秒真凶自白“我累了”,连动机都省得编,像熬夜赶论文,结尾直接写“综上所述”。这种虎头蛇尾的失落,比被剧透还难受——你准备好脑洞,编剧却递上空白答卷。
“一年一季”的《唐诡》刚刷完,满屏弹幕从“神还原”秒变“这也能死?”,点赞最高的那条写着:我们等的是狄仁杰,结果请来的是慢动作武打MV导演。
先别急着骂演员。真正让老粉胸口发闷的,是案件刚铺开就泄气。前一秒舞阳府阴风阵阵,后一秒真凶自白“我累了”,连动机都省得编,像熬夜赶论文,结尾直接写“综上所述”。这种虎头蛇尾的失落,比被剧透还难受——你准备好脑洞,编剧却递上空白答卷。
更扎眼的是打戏。卢凌风拔刀,镜头先给睫毛特写,再旋转三百六十度,对手原地等被打。两三招能结束的架,硬拖成十秒慢镜。有观众数过,一段巷战切了十四个慢动作,平均每秒0.75次眨眼时间,节奏比地铁晚高峰还堵。这不是炫技,是炫“时”,把紧张感一点点放没。
风格突变背后,是导演换人。柏杉擅长让案子“长牙齿”,一环咬一环;巨兴茂则把悬疑当舞台灯,怎么晃眼怎么来。前者像老法医,句句带尸检味;后者像夜店VJ,先闪再说。视觉系碰上推理剧,等于把火锅底料换成草莓酱,不是不能吃,就是味儿不对。
编剧队伍也被打散。原先写“神探狄仁杰”的那拨人,有的去搞古装偶像剧,留下的空位由新手填。于是出现“历史名人工具人”现象:上官婉儿、武则天被拖出来当背景板,作用只是念两句金句,然后退场。观众想看的,是她们如何在权谋里翻云覆雨,不是打卡拍照。角色一扁平,案子再花哨也像纸糊的龙,一戳就破。
最冤的是卢凌风。上一季他宁折不弯,这一季突然对母亲哽咽“我懂你”,情绪转折没有铺垫,像被导演按头认亲。人设崩得比豆瓣分还快,粉丝只能自嘲:原来成长型男主,也能长歪。
一年拍一季,听起来快,其实留给剧本的打磨期只有三四个月。前期采风、后期剪辑一挤,台词里难免出现“为金句而金句”的硬梗。比如“人心比鬼更可怕”,说完就下线,谁人心?哪可怕?没下文。金句成了弹幕里的表情包,转眼就被遗忘。
观众不是不能接受新风格,而是不能接受“敷衍”俩字。慢镜、转场、历史彩蛋,本该是佐料,现在成了主菜,还半生不熟。就像去老字号点招牌鸭血粉丝,端上来一杯草莓奶盖,喝一口能忍,喝完只想问:后厨是不是换人了?
想救口碑,其实不难。先把案子写圆,再给人物一条可信的情感线,最后让打戏回到“打”而不是“舞”。观众要的是痛快点:谜题解得巧,角色立得住,刀起刀落别拖延。只要回归“先讲好故事,再谈风格”,下一季仍有机会把分刷回来。毕竟,大家骂归骂,点开更新的手还是诚实——国产古装推理,就这点家底,谁都不想它真散架。
来源:正义凛然画板HzbHX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