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央视热播!富阳人惊喜发现:我家上了电视剧!

西瓜影视 日剧 2025-11-20 00:37 2

摘要:人群里有人喊“这不是电视里那个池塘吗”,边上小卖部老板立马接话:“同款乌篷船租一次三十块,划一圈回来正好拍照。

“童瑶回到东梓关那天,长塘边挤了五百多人,手机举得比荷叶还高,直播弹幕刷得比水波还快。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f69rC3X

”这就是《四喜》留下的真实现场,不是剧照,不是宣传,是2023年5月一个普通周末的午饭点。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fAag8Dx

人群里有人喊“这不是电视里那个池塘吗”,边上小卖部老板立马接话:“同款乌篷船租一次三十块,划一圈回来正好拍照。

”一句话,把一部剧、一个村、一条生意链全串牢了。

剧组2022年9月进村时,场口镇干部手里只有一张A4纸,上面写着“希望借拍摄带动客流”。11月杀青,纸上的“希望”变成excel表里实打实的数字:游客量同比涨120%,民宿入住率从三成冲到九成,连村口卖玉米的大妈都学会说“这是童瑶吃过的品种”。

数据看着像机关材料,落到地上就是多出来的三桌农家乐、多出来的两班公交、多出来的三十个临时工岗位。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fHqYumn

富阳文旅局后来复盘,发现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2小时拉长到3.5小时,秘诀不是风景变美了,而是“倪氏诊所”那扇门可以推开,里面桌椅、药柜、甚至处方笺都没动,游客走进去就能拍一张“我入戏了”的照片。

可拍性直接换成消费力,当天人均花费138元,比省里平均高出一截。

龙门古镇的动作更快。

剧组前脚撤,后脚就把“砚池+洪牛堂+周玉梅家”连成一条百米动线,地面贴上橘色脚印,脚印尽头是酒厂老板摆好的米酒试饮台。2023年3月,《钱塘人家》接着用同一条动线,布景没拆,只换了门头字,镇里省下的搭景费超过八十万。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fNX7UHQ

永久影视基地第一期年底竣工,图纸上的摄影棚其实只占三分之一,剩下的是可折叠的沿街铺面——今天能变成民国药铺,明天就能挂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副食品招牌。

镇干部说得很直白:“我们卖的不是古街,是随时可以换皮肤的拍摄场地。

”一句话,把古镇从“看旧房子”升级成“拍新故事”,租金按天算,贵的时候一天两万,照样排到下个月。

演员也没闲着。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fTFTx9p

蒋欣在采访里顺口一句“龙门米酒不上头”,酒厂老板连夜把她说这句话的片段剪成十五秒短视频,投到本地生活号,两天卖出两千箱。

童瑶5月回来做乡村振兴直播,背景就是长塘,她一边剥笋一边介绍“这是剧中家宴用的春笋”,当天链接下单四千单,快递车直接开到村口才装走。

明星一句话、一个动作,平台流量像水一样灌进来,村里接得住就靠提前备好的冷链包装、纸箱、冰袋,一样都不能缺。

缺了,差评回来,剧带来的热度就被反噬。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fZeGPYQ

最会算账的是开民宿的许师傅。

他把自家三层农房改成“剧中同款住宿”,床品、窗帘、搪瓷杯全部按剧照淘宝同款,成本不到两万,房价从180元涨到380元,周五周六还得提前订。

问他凭什么卖这么贵,他直接掏出手机给客人看后台:入住客人里六成是25到35岁的女性,复购率22%,她们回来带朋友,就要同一间房。

剧的热度只有半年,可这批人把照片发小红书,笔记一直挂在上面,关键词“四喜同款”搜索量至今每月还有两千多次。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fgCDmJE

许师傅说:“我不是卖睡觉,是卖她们能继续发朋友圈的素材。

”一句话,把住宿业讲成了内容产业。

富阳非遗馆也跟着吃肉。

他们把剧里出现的十三种手工艺品集中展出,门票不涨,但出口多了个售卖区,最便宜的竹编手机壳卖48元,成本不到十块,三个月营业额做到九十万。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fmfEymP

馆长说得很实在:“非遗要活,得先让年轻人摸得到,剧把年轻人拉进来,我们就接得住。

”没有剧,展馆一年也进不了几个90后,现在周末家长带孩子来,先拍照再体验,孩子把竹篾条当积木,大人顺手买走一个竹编灯罩,交易就这样完成。

回头再看,一部剧到底能给一个地方带来什么,数字已经说得很白:游客翻倍、房价翻倍、米酒脱销、民宿满房。

可真正让热度不快速散掉的,是村里镇里把每一个环节都当成生意去做:布景不拆,是为了让下一部剧省钱;脚印贴地,是为了让散客也能自己走;直播带货,是为了把明星流量当场变现;非遗展出,是为了把文化标签换成购物小票。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fvlCrXQ

每一步都不高尚,却每一步都踩准了需求。

游客要的是“我来过,我拍过,我发过”,村里就给足素材;剧组要的是“省钱、省事、省时”,镇里就给足配套;明星要的是“正能量形象”,政府就给足舞台。

三方各取所需,热度才能从屏幕里流到地面上,再从地面上流回网络,形成循环。

有人担心下一部热剧出来,《四喜》就被忘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g5Oglls

其实忘不忘不重要,重要的是东梓关和龙门古镇已经学会怎么把“可拍性”变成“可消费”,这套方法放在哪部剧都能用。

影视基地落成后,场景可以换,服务流程不用换,游客换一批,套路照样适用。

就像许师傅说的:“只要还有人要来拍照,我就有生意。

”话糙,理真。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gPOaLU7

所以,当你下次在短视频里刷到“同款长塘”“同款诊所”“同款米酒”,别急着笑别人跟风,先想想:如果换作你的家乡,来了剧组,你能不能把那三十块的乌篷船、四十八块的竹编壳、三百八的民宿一晚统统接得住?

接得住,热度就是钱;接不住,热度就是一阵风。

风过了,玉米摊还是玉米摊,池塘还是池塘,可钱包不会自己鼓起来。

你说,这到底是剧带火了村,还是村自己学会了怎么点火?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QhACV0F6

来源:端庄星星pBbr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