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诡事录》系列前两部细节很严谨,第三部细节和逻辑方面差了很多,比如第二个案子舞阳突然失踪了,刚好鬼市又出现一具和舞阳年龄相仿的女尸,赤英仅仅凭借衣服就认定这具女尸就是自己的女儿舞阳,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会认错,问题是舞阳手腕上有一个赤英亲自烙上去的烙印,按
《唐朝诡事录》系列前两部细节很严谨,第三部细节和逻辑方面差了很多,比如第二个案子舞阳突然失踪了,刚好鬼市又出现一具和舞阳年龄相仿的女尸,赤英仅仅凭借衣服就认定这具女尸就是自己的女儿舞阳,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会认错,问题是舞阳手腕上有一个赤英亲自烙上去的烙印,按理来说赤英肯定会检查这个印记之后才会确认,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逻辑漏洞。
类似细节的不严谨之处不在少数,比如第四个案件《诺皋记》已经结束了,但至少有两大漏洞值得一说!
明石表面上是太医署丞颜君羡的仆人,其实他有几个身份,他既是岭南富甲一方的大药商,又是杀手组织血滴的第一刺客烽火燎城,最令人称奇的是他还喜欢读书,明石有个愿望就是想考取功名,但他是商人身份,所谓“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唐朝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也就是商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明石一直引以为憾。
不过明石发现府中的仆人水鸡是个可造之材,所以就为他改名并一心栽培他,明石有个很大的野心,那就是他想倾尽全力培养颜君羡,自己在幕后运筹帷幄把他推上宰相之位,这样他就能成为大唐的幕后宰相(其实这个也不合理,唐朝是门阀政治,颜君羡哪有那么容易当上宰相)。
颜君羡不负明石的殷切期望果然考上了进士,但唐朝进士的含金量远不如明清时期,中了进士不一定就能做官,比如孟不疑就因为吏部铨选考试的时候没给主考官送礼,结果最后只给了他一个户部令史的小吏,连最低从九品下的官都当不了。
明清时期状元按惯例会进翰林院,起点就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唐朝的状元可没这么好的待遇,初授官职一般都是八品或九品的小官,像第二部中独孤遐叔状元及第后直接当县令的情况相当罕见。
唐朝状元都只能当八品九品的小官,更不用说进士了,所以颜君羡虽然中了进士但未必有好官职给他,从剧情来看颜君羡进京之前在地方当八品县尉,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官职了,背后帮他运作的人肯定是明石。
不过颜君羡这个县尉却不会是八品,为何这么说呢?
唐朝的县有好几个等级,等级不同的县县令、县丞、县尉的品级也不同,县尉品级最高的是京县尉也就是长安县尉和万年县尉,但也只是从八品下,比如苏无名就担任过长安县尉,其他县的县尉则是正九品上、从九品上或从九品下,比如卢凌风之前的云鼎县尉大概是从九品上。
颜君羡说过他之前在小县任职,那就不会是万年或长安两个京县,所以他这个县尉也就不可能是八品了,最多也就正九品而已。
《唐朝诡事录》前两部很少会犯这种错误,只能是说第三部差了点意思。
明石果然没看走眼,颜君羡确实是块读书的料,用明石的话来说就是他只用了三年就高中进士,如果说前面八品县尉还不算离谱的话,那么颜君羡三年考取进士就太不靠谱了,明眼人一听就知道几乎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颜君羡一介白身想要考取进士,他需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才能成为秀才,然后再参加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考中之后才成为举人,乡试次年再参加会试和殿试,从白身到进士6-8年算是相当快了,这样的人都称得上是神童了,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用了6年14岁考中进士,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宰相张九龄用了8年19岁考中进士,颜君羡还能比这两人厉害?显然不可能!
来源:百丈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