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两部悬疑剧关注度很高,分别是《法医秦明之龙番往事》和《悬镜》。它们一个靠着实打实的场景和职业细节还原吸引观众,一个凭着到位的恐怖氛围抓住眼球,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因为细节用心、剧情有张力,没播完就收获了不少讨论。今天就用通俗的话,跟大家聊聊这两部剧的亮点、
最近有两部悬疑剧关注度很高,分别是《法医秦明之龙番往事》和《悬镜》。它们一个靠着实打实的场景和职业细节还原吸引观众,一个凭着到位的恐怖氛围抓住眼球,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因为细节用心、剧情有张力,没播完就收获了不少讨论。今天就用通俗的话,跟大家聊聊这两部剧的亮点、争议和值得琢磨的地方。
先说说《法医秦明之龙番往事》,这部剧一共24集,是悬疑刑侦类型,由俞灏明饰演法医秦明,史策演女刑警,还有王晓晨等演员一起出演。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的北方石油小城龙番市,这里接连出了10起命案,死的都是些不招人喜欢的人,比如扣工人工资的包工头、骚扰厂里女工的车间主任、耍无赖的地痞。当地人都传开了,说这是“天谴”,坏人遭了报应,一时间小城家家户户都闭门锁窗,晚上没人敢随便出门。
这些案子的案发现场都离不开油田,到处是黑乎乎的油污,办案人员踩上去能陷进去半寸深。查案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不少特别的线索:有的死者是跪着死的,膝盖里还嵌着石油钻头的碎片;现场总会留下有八条触须的章鱼纹。更巧的是,新案子里的原油样本,居然和三年前没破的悬案证物一模一样。史策演的女刑警手里有份三年前殉职警察的档案,上面的油指纹和新案现场的完全对得上,她甚至一度怀疑秦明就是凶手。不过目前剧还没播完,按照剧情逻辑,最后应该会通过秦明专业的尸检和团队的排查,把真相揭开,抓到真凶。
这部剧最让人佩服的是制作上的较真。为了还原油田的真实场景,剧组特意从西北油田拉来20吨真原油,铺在拍摄地足足有半米厚。演员们拍戏也遭了不少罪,有一场戏要在泥浆里找线索,当时气温是零下五度,他们穿着单薄的警服跪在泥浆里,一拍就是一整夜,站起来的时候膝盖冻得直打哆嗦。道具方面也做得特别逼真,为了还原尸体腐烂的样子,用真猪胃泡在原油里泡了三天,拿出来又臭又黏;剧中的蛆虫是用真米虫染的色,撒在道具尸体上还会慢慢蠕动;就连喷溅的血迹都分三层,先喷深色打基础,再叠中层提亮,最后补一层浅色做光泽,不少群演看到这些道具当场就干呕,工作人员拍戏都得戴两层口罩。
演员在表演上也很用心,俞灏明为了演好秦明,特意设计了“沾着油污扶眼镜”的小动作,每次扶眼镜前都会下意识蹭蹭手指,生怕油污弄脏镜片。有一场解剖戏,他拍了18条才满意,不是因为演得不好,而是他觉得解剖的角度得跟法医教科书一模一样,非要做到分毫不差才肯罢休。还有一次拍摄时,他手指不小心被道具划伤,鲜血溅在解剖台上,导演觉得这个画面太真实,就直接剪进了正片。
不过这部剧也有争议,最受讨论的就是里面的解剖戏。因为镜头拍得太近,肌肉、血管的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不少观众觉得不舒服,直接划走了,还有人举报说“画面不适,影响观看”,吐槽“这不像悬疑剧,倒像解剖教学片”。但支持的网友也不少,他们觉得“法医剧本来就该真实,总不能像偶像剧那样磨皮加滤镜”,还有人拿出数据反驳,说“解剖戏只占总时长的3%,大部分还是靠线索推理推动剧情,说刻意博眼球也太夸张了”。另外,一开始大家还担心俞灏明和史策跨界演刑侦剧会出戏——俞灏明之前大多演都市剧,史策是靠喜剧出圈的。可预告片播出后,大家的顾虑就打消了,俞灏明穿着白大褂分析线索时眼神锐利又冷静,史策拿着档案质问秦明时气场很足,完全没有之前角色的影子,网友都说“只要演员肯用心,跨界也能演得好”。
这部剧适合喜欢真实刑侦细节、能接受写实镜头的观众,不过要提醒一下,里面的解剖镜头比较写实,胆子小的观众要谨慎选择。
再看另一部《悬镜》,这部剧共18集,属于悬疑犯罪类,走的是中式恐怖路线,主演有任达华、朱雨辰、张龄心等。剧情一开场就很抓心: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城市的下水道口突然浮起一具女性遗体,头发飘在水面上,身上刻着奇怪的花纹。接下来几天,同一个下水道口又接连浮起多具遗体,每具身上都有相同的古代仪式痕迹。消息传开后,全城人都慌了,晚上没人敢靠近下水道,甚至有居民把家里的地漏都封死了。
这个案子交给了老刑警林国强和年轻的刑警队长徐骁。任达华演的林国强办案靠的是多年的经验和直觉,摸一摸现场的泥土就能猜出凶手大概的身高;朱雨辰演的徐骁却迷信现代刑侦技术,非要等化验结果出来才肯行动。俩人刚组队就天天吵架,为了查案方向吵得脸红脖子粗,徐骁骂林国强“老古董”,林国强回怼徐骁“书呆子”。后来张龄心演的考古学者陈楠加入,案子才出现转机,她一眼就认出死者身上的花纹是古代邪恶仪式的符号,专门用来“祭祀”,而且这种仪式需要特定的祭品和场地。随着调查越来越深入,线索居然指向了一个看起来温柔又没杀伤力的高知女性——她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员,平时待人特别谦和,谁也没想到她会和连环命案扯上关系。目前剧也没播完,推测最后林国强和徐骁会放下分歧,默契配合揭露这个高知女性的作案真相。不过结尾还留了个悬念,陈楠说“这种祭祀必须有现代祭司在场”,可这个祭司到底是谁,至今还没线索。
《悬镜》最出彩的地方是氛围营造。导演特意选在雨天拍关键场景,雨水把城市浇得灰蒙蒙的,路灯的光透过雨幕照下来,影子拉得长长的,再配上下水道“咕噜咕噜”的水声和低沉的背景音乐,不用出现血腥镜头,恐怖感就直接拉满了。有观众说“晚上看剧时,听到家里的水管响都吓得一哆嗦”。剧中还有句台词火了,“真相藏不住,哪怕埋在下水道里”,成了全网都在说的破案口号。任达华和朱雨辰把这对“冤家搭档”演得特别生动,从一开始见面就互怼,到后来一起被困在下水道,徐骁受了伤,林国强背着他往外爬,还教他怎么靠听水声判断方向,俩人从互相看不顺眼变成了默契搭档,对手戏看得人很过瘾。
这部剧的争议点集中在“高知女性当凶手”的设定上。有人吐槽“这套路太老了,现在好多悬疑剧都爱让看起来无辜的人当凶手”,但更多人觉得“这种反差感才最吓人”——面目狰狞的凶徒一眼就能防备,可笑着跟你说话、看着特别有文化的女性,背后却藏着杀人的心思,想想都后背发凉。
这部剧更适合偏爱中式恐怖氛围、看重剧情张力的观众,需要注意的是,里面的雨夜和下水道场景恐怖感强,最好别独自深夜观看。
其实这两部剧的火爆,也给悬疑剧创作提了两个实用的建议。第一个是控制写实和血腥镜头的尺度。《龙番往事》的解剖戏虽然真实,但也把不少胆小的观众劝退了。其实悬疑感不一定非要靠血腥画面,像《悬镜》那样,用雨夜、水声、背景音乐烘托氛围,效果反而更好。《龙番往事》也可以多拍些油田的风声、输油管道的声响,让观众靠听觉感受紧张感,这样既能留住喜欢刺激的观众,也能照顾到胆子小的人。第二个是别把配角当成“工具人”。《龙番往事》里的王晓晨、《悬镜》里的陈楠,都是有演技的好演员,但戏份太少,除了推动剧情没别的作用。如果给王晓晨加一条和案件相关的个人故事线,给陈楠多些解读古文化的细节,不仅能让人物更鲜活,还能让线索衔接得更自然,观众看剧时也会更投入。
说到底,好的悬疑剧不一定非要靠血腥、猎奇吸引眼球,《龙番往事》的真实还原和《悬镜》的氛围营造,都是靠着细节用心才打动了观众。它们也让我们看到,悬疑剧不只是用来打发时间、追求刺激的,还能让人琢磨人性的善恶,思考现实里的问题。现在两部剧都还没更完,后续会不会有更多反转,核心悬念能不能圆满解开,还得等更新揭晓。但不管结局怎么样,它们都证明了:只要肯在细节上打磨,认真讲好故事,就能做出让观众认可的好作品。如果你喜欢真实的刑侦细节,不妨看看《法医秦明之龙番往事》;如果偏爱紧张的恐怖氛围,《悬镜》会是不错的选择。
来源:善良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