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欢瑞包场!没有一场是给《凤凰台上》的,所以别催粉丝,懂?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7 20:20 1

摘要:任嘉伦刚开播的新剧,上线三天,热搜上了七次,播放量却卡在第八。

零包场,欢瑞把《凤凰台上》直接晾在风口。

任嘉伦刚开播的新剧,上线三天,热搜上了七次,播放量却卡在第八。

粉丝没急,路人先问:怎么不包场?

答案简单粗暴:老东家给别家刷了几万场,给这部零。

数字摆在这,同档期三部古偶,两部被包到满座,机器锁票锁到下周。

《凤凰台上》排片率从首日18%掉到7%,黄金时段全让位。

粉丝后援会发公告:不组织买票,大家想看不拦,不想看别硬撑。

任嘉伦自己掏了3000场,分散在二三线城市,票半小时售罄。

有人把截图甩进群里:3000场听着多,换算成票房不到两千万,连热搜半小时的维护费都不够。

风向瞬间变味。

营销号列出表格:某部仙侠包场37万场,票房破五亿,收官评分4.8。

另一部都市甜宠包场21万场,票房三亿,播完三天豆瓣评分降到5.1。

结论被划红线:包场≠好看,好看≠包场。

业内制片老周私下说:平台现在看两部指标,一是开播首日热度,二是七天拉新会员数。

包场能把首日热度顶到爆,可七天拉新掉链子,照样拿不到推荐位。

《凤凰台上》首日热度9500,没进前三,但七天拉新冲进前五。

平台内部会议,有人拍板:再给一波自然流量,不额外收费。

老周把聊天记录甩给我:看见没,作品硬,平台也怕错过。

回到粉丝这边。

超话里有人晒票根:三张票花了79块,买了杯奶茶,看完写长评。

下面两千楼没人吵架,都在聊剧情细节。

这种氛围,比统一组织刷票顺眼得多。

也有人担心:零包场会不会被行业拉黑?

商务同学回复:品牌看的是艺人带货能力,不是包场数量。

任嘉伦上个月直播,一款面膜销售额破千万,品牌直接续约。

数字摆桌上,没人再提包场。

再说回欢瑞。

内部员工透露:包场预算年初就定好,按项目人头分,谁还在约给谁。

任嘉伦三月走完解约流程,名字从列表里消失,零场是系统默认,不是临时针对。

听起来像流程,放粉丝眼里就是一刀。

事情发酵后,公司对外统一口径:尊重创作者,祝前任伙伴新剧大卖。

没人信,也没人继续追问。

更多人开始算另一笔账。

一张票补平均25块,一万场就是25万,十万场250万,钱从项目宣传费里扣。

花出去能换首日漂亮数据,换不来好口碑,后期播放量照样塌。

《凤凰台上》把有限预算砸在特效和配乐,豆瓣开分7.4,近一年古装最高。

口碑起来,二轮播放权被三家卫视抢,单集卖出高价。

制片人发朋友圈:省下的票钱,够再做两集水下戏。

粉丝看到这条,截图疯转。

一句话被高亮:好钢用在刀刃上。

事情走到这,包场不包场已经不重要。

更多人开始意识到:买票是观众自由,不是义务。

作品好看,自来水自然来;不好看,锁场也锁不住人心。

一位影院经理告诉我:

包场片上午场九成空座,保洁都比观众多。

《凤凰台上》没包场,晚高峰上座率八成,散场还有人鼓掌。

观众真掏钱,影院就加排片,比任何指令都管用。

数据也印证这一点。

第二周,《凤凰台上》排片逆跌到12%,单日播放量破亿。

平台把首页横幅换成男主拔剑镜头,没花一分钱推广。

有人把这段经历写成小作文,标题只有八个字:零包场,也能翻盘。

文章末尾留了三句话,被各大账号直接复制:

想看就买,不想看不买,钱包在自己兜里。

好作品会自己走路,烂泥才需要扶墙。

明天进影院,你手里那张票,就是行业真正的风向标。

来源:云舒风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