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潘长江那句“老艺术家的界别感”,戳中了无数传统演员面对短剧时的纠结一边是6.62亿用户撑起的庞大市场,一边是“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这条无形的鄙视链曾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潘长江那句“老艺术家的界别感”,戳中了无数传统演员面对短剧时的纠结一边是6.62亿用户撑起的庞大市场,一边是“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这条无形的鄙视链曾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但如今,随着李若彤带着《午后玫瑰》上星破圈,娄艺潇变身出品人把控品质,华策、柠萌等影视巨头纷纷下场,短剧早已不是“小打小闹”的边缘赛道,一场由内而外的品质革命正在发生。
传统演员的入局,早已跳出单纯“演戏”的范畴。
59岁的李若彤不仅主演《午后玫瑰》,还亲自担任监制,从角色塑造到拍摄细节全程把关,这部聚焦中年女性职场逆袭的短剧,最终以0.3249%的收视率力压同期传统电视剧。
面对“过气演员才演短剧”的质疑,她坦然回应“只要用心演就是好演员”,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身份结界”。
同样,娄艺潇成立短剧厂牌,将传统影视的审美标准注入创作源头;霍建华暴瘦15斤挑战缉毒警察角色,即便《搏忆》因剧本硬伤口碑两极,那份不用替身、40℃高温下反复拍摄打戏的敬业,也让观众看到了短剧表演的专业可能。
这些演员的加入,本质上是用自身积累的行业口碑,为短剧正名。
精品化转型的路上,有惊喜也有试错。
万茜、秦俊杰主演的《朱雀堂》用4K拍摄呈现旗袍纹路、微表情等细节,以“长剧思维+短剧节奏”的叙事,在15分钟内完成完整故事弧光,成为品质标杆;而《我真是药神》这样的现实题材短剧,聚焦医患矛盾与药企黑幕,用扎实的剧情和全员在线的演技,实现了“落地又爽”的平衡,播放量突破4400万。
但并非所有尝试都一帆风顺,霍建华的《搏忆》虽有电影级卡司和敬业表演,却因“缉毒警察轻易被催眠”“关键证据靠路人捡到”等剧情漏洞,豆瓣开分仅3.4,被网友吐槽“浪费顶级食材”。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恰恰说明短剧的精品化不是单纯堆演员,更需要剧本、制作的全方位升级。
行业生态的重构,让短剧彻底告别野蛮生长。中宣部推出“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9部入选作品涵盖现实、历史、革命等多元题材,《法官的荣耀》用乡村司法案例展现法治温度,《澳门故事》以全家福串联时代变迁,彰显了短剧的价值表达潜力。
传统影视公司的入局更让产能和品质双升:华策影视月产能稳定在20部,《以爱之名》播放量达5.1亿;柠萌影视靠短剧业务月入超5000万,通过“长短联动”模式开发《三十而已》衍生短剧,延长IP生命周期。
如今的短剧市场,制作成本已从早期5万元飙升至150万元以上,受众也从下沉市场扩展到全年龄段,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大幅提升。
曾经被视作“射门集锦”的短剧,如今正在解锁更多打开方式。它可以是《午后玫瑰》里女性成长的温情叙事,也可以是《朱雀堂》里层层递进的悬疑智斗,还能是《东坡先生赶考记》里古今交织的文化表达。
当潘长江突破心结,当刘晓庆、舒畅等实力派纷纷加盟,当华策、柠萌等公司用工业化标准赋能创作,短剧的“爽感”早已超越单一的情绪刺激,延伸到表演精度、立意深度和情感共鸣。
这条从鄙视链底端向上攀爬的路,短剧走了不少年。但现在,演员、资本、政策形成的合力,正在让它摆脱“套路化爽文”的标签。
未来的短剧,或许不再有“老艺术家该不该演”的争论,只有“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好”的探索。
毕竟,无论是90分钟的电影,还是10分钟的短剧,能打动观众的,永远是真诚的创作与专业的态度。
来源:米奇回来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