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才刷三集,笑到筷子掉地上两次,霍建华那张万年禁欲脸居然能把毒舌演出呆萌感,这剧到底给中年爱情剧打了什么鸡血?”
“才刷三集,笑到筷子掉地上两次,霍建华那张万年禁欲脸居然能把毒舌演出呆萌感,这剧到底给中年爱情剧打了什么鸡血?”
开场十分钟,弹幕已经刷成“哈哈哈”瀑布。
霍建华演的俞瑜,一出场就怼天怼地:客户嫌贵,他直接甩一句“嫌贵去逛夜市”;邻居狗在他门口撒尿,他蹲下来跟狗讲道理,结果自己先被狗嫌弃。
观众愣住:这还是当年那个白子画?
朱珠更绝,演的是三甲医院“颜值科”主任——自封的。
她挑对象标准写在手机备忘录:身高183-185,多一厘米都嫌呼吸浪费氧气;年薪百万,少一块都怕拉低生活质量。
结果她第一次见俞瑜,对方穿着皱巴巴衬衫,嘴还毒,她居然盯了五秒,冒出一句“嘴唇形状不错,适合亲”。
弹幕瞬间爆炸:这姐是把霸总台词抢了?
节奏快到像短视频。
三分钟一个包袱,五分钟一个反转。
俞瑜帮顾叶嘉修水龙头,扳手飞出去砸到自己脚,顾叶嘉一边吐槽“工伤算你的”,一边蹲下去给他贴创可贴,贴完顺手在他脚背画了个笑脸。
没有慢镜头,没有八集暧昧,进度条直接拉到“同居前夜”。
观众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就被塞进下一波笑点。
数据更不讲理。
腾讯视频热度曲线像打了鸡血:上线一小时16000,三集结束飙到20000,直接把同期都市剧甩出两条街。
豆瓣开分7.8,评论区高赞写着:“终于不用看工业糖精,这对毒舌CP像真人版吐槽大会。”
猫眼把剧塞进“暑期预备爆款”名单,理由只有一句:它让轻喜剧先好笑,再谈爱情。
霍建华自己先破防。
采访里他说,拍完一场“嘴炮”戏,导演喊卡,他躲到角落笑到发抖,朱珠递水顺便补刀:“哥,你脸僵了,褶子卡粉。”
他当场怀疑人生:到底谁是前辈?
朱珠更损,爆料剧组最怕夜戏,因为两人一对词就笑场,灯光师只好把灯先关了,省得浪费电。
观众为什么买单?
答案简单:它把“中年单身”拍成了活人。
俞瑜毒舌,但会把外卖分给楼下流浪猫;顾叶嘉高冷,却偷偷给俞瑜的破沙发缝抱枕。
他们嘴硬,动作却软,像极了朋友圈那些天天喊“单身上瘾”,却暗戳戳把微信步数刷到对方首页的人。
行业里流传一句话:轻喜剧要么挠痒,要么捅刀。
这部剧选择捅完再挠。
它先让你看见孤独——俞瑜深夜改图,对着电脑吃冷掉的披萨;顾叶嘉做完最后一台手术,在电梯里对着镜子拔白头发。
下一秒,两人相遇,互怼到笑出眼泪。
观众突然意识到:原来不是不需要爱情,是怕麻烦。
有人把麻烦拍成了糖,于是大家又相信“要不试试”。
平台算法也嗅到味道。
首页推荐语改成:“毒舌设计师×高冷医生,吵架一次亲一次。”
点开的人多半会停留,因为第一集就有“社畜彩蛋”:俞瑜熬夜画图,客户一句“还是不够高级”,他默默把方案拖进回收站,转头在群里回“收到”。
弹幕飘过一排“监控拆一下?”
笑点精准踩中打工人的泪点,谁还舍得退出?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
有人吐槽“第三集结尾强行偶遇”,有人嫌“配角像工具人”。
但评分没掉,因为主线够稳:两个嘴硬的人,一边嫌弃世界,一边给彼此留位置。
像极了下班地铁里,那个给你让座又别过脸的陌生人。
接下来能不能稳住?
关键看编剧敢不敢让“毒舌”继续落地。
别把矛盾转成“豪门恩怨”,别让误会拖八集。
只要他们继续用吐槽的方式说真心话,观众就愿意陪笑到结局。
毕竟,生活已经够累,谁不想看两个聪明人,用最快的方式找到对方?
最后一句话送给还在犹豫的人:
如果最近剧荒,想找一部不烧脑、不添堵、不侮辱智商的下饭神器,点开它,把外卖盖子掀开,十分钟就能笑到胃抽筋。
笑完你会发现,原来“单身”不是可怜,是热闹前的倒计时。
来源:小小影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