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佘诗曼一句“新闻不是讲真相,是讲角度”刚落地,办公室群聊直接炸成烟花:有人截图,有人甩链接,有人默默把简历改成“会4K HDR剪辑”。
28.6点,TVB五年没这么疯过。
佘诗曼一句“新闻不是讲真相,是讲角度”刚落地,办公室群聊直接炸成烟花:有人截图,有人甩链接,有人默默把简历改成“会4K HDR剪辑”。
热闹背后,一条更野的路子已经悄悄铺完——《元宇宙守护者》把Web3.0写进剧本,虚拟制片棚里拍一场雨戏,现场连水都没用,LED墙直接调出暴雨参数,演员对着空气演,后期省掉45%预算。
省钱省时间,老板笑到合不拢嘴,年轻人终于不用在TVB“熬十年才买楼”。
别急着喊“港剧回春”,数据先给一巴掌:2024合拍剧占比58%,内地平台采购价再涨20%,优酷给《新闻女王2》热度破万,弹幕刷到服务器卡成PPT。
TVB年报写得直白——“北水”才是续命针。
有人担心“港味”被稀释,现实更扎心。
炎明熹在《逆天奇案2》穿白大褂验尸,法医学会公开点赞“台词零错误”;观众一边夸专业,一边把AI换脸诈骗案送上热搜,警方接到的相关咨询飙升37%。
港味没死,只是换了件科技外衣。
老面孔也没闲着。
马国明明年拖着《白色强人3》回来,这次拿的是神经外科手术刀,剧组提前放话:真人医生全程盯场,开颅镜头比第一季多三倍。
航空续作《飞常日志2》更夸张,国泰直接借出真飞机,停机坪实拍,空姐制服一比一复刻,连燃油味都保留——观众要真实,TVB就给你闻到钱的味儿。
技术升级像开了挂。
虚拟棚里拍科幻,AI剧本系统提前算好观众年龄,误差不到11%。2025年,TVB和腾讯锁死“港风剧场”,一年硬塞四五部定制剧,18到35岁观众占比飙到39%,老板终于承认:再不抓年轻人,连电视都要变成古董。
奖也拿了,《十八年后的终极告白2.0》在纽约摘了最佳迷你剧,TVB三连冠,官网发喜报,评论区却吵翻:有人感动到哭,有人吐槽“结局还是那股老港式狗血”。
吵归吵,点进去看完的人,默默在豆瓣打下三星:“套路我熟,但就是忍不住一口气刷完。
”
港剧没有神话,只有一条赤裸裸的生存公式:老戏骨压场+新科技省钱+内地金主买单。
下一部爆剧会不会更离谱?
没人知道。
唯一确定的是,遥控器在观众手里,TVB现在每拍一集,都在算弹幕里有多少个“弃剧”。
下一波雨戏,LED墙已经调好参数,就等你开骂还是点赞。
来源:剧集探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