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怀孕七天,丈夫倒在街头血泊里,英雄家属光环没带来一分钱,只逼她把孩子当遗产。
怀孕七天,丈夫倒在街头血泊里,英雄家属光环没带来一分钱,只逼她把孩子当遗产。
沈明珠抱着孕检单从急诊楼出来,手机弹出两条通知。
第一条是丈夫见义勇为确认。
第二条是婆婆让她立刻回老宅商量孩子姓名。
她关掉屏幕,站在风口里,一步没挪。
风把B超单吹得哗啦响,她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孩子可能连户口都要跟别人姓。
许知夏在同一座城。
她在报亭贴寻人启事,用的是二十年前的老法子,一张A4纸写满妹妹出生信息。
她没想过会遇见沈明珠。
那天她挤在围观人群里,听见大家议论“英雄遗孀”,顺着目光看见沈明珠的侧脸。
骨骼轮廓像极了自己失踪的妹妹。
当天晚上,许知夏拎两罐奶粉去敲沈明珠的门。
门只开一条缝,沈明珠的脸在暗处,声音更低:我不需要可怜。
许知夏把奶粉放地上,转身下楼。
第二天同一时间,她又来,放下一叠现金。
连续一个月,沈明珠一句话没说,钱照收,奶粉照拿。
婆婆喻静香找到沈明珠时,她正在做产检。
老人拄着拐杖站在走廊中间,开口就是冯家血脉不能断。
沈明珠低头系鞋带,系好了才抬头,声音不大:孩子在我肚子里,生不生由我。
说完绕开婆婆,走进诊室,门在身后合上。
城市很小,流言传得飞快。
有人说她冷血,丈夫尸骨未寒就想打胎。
有人说她精明,留着孩子就是为了领补助。
沈明珠关掉小区群,不解释。
她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数胎动。
胎动一下,她就用手指在手机备忘录记一笔。
胎动一百下那天,她把备忘录截图发给了许知夏。
许知夏收到截图,回了句:我妹妹当年也这样踢。
她没有追问沈明珠的决定,只是继续送奶粉和钱。
到了第七个月,沈明珠把许知夏请进家门,第一次泡了茶。
茶几上摆着一摞申请单,助学贷款、单亲补贴、廉租房登记表。
沈明珠一张张指给许知夏看:我都在准备,不靠谁。
孩子落地那天,走廊围满了记者。
他们想拍英雄之子第一声啼哭。
沈明珠提前办好了单间预约,拒绝采访。
孩子啼哭响起时,她发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冯xx,你见义勇为,我为自己生孩子。
配图是婴儿小脚丫。
这条朋友圈被许知夏截图保存。
她没点赞,只把图片放进一个加密相册,命名“妹妹”。
她仍不确定沈明珠是不是亲人,但她清楚,血缘此刻已经不重要。
新政策出台后,社区通知沈明珠去填表,申请长期补助。
她带齐材料去街道办,工作人员问:你愿意接受采访吗?
可以多发一点。
沈明珠摇头:我签字,钱到账,别的不用。
她填完表,当场留下银行卡号,离开。
婆婆再来敲门,带着律师,谈孩子抚养权。
沈明珠把出生证明拍在桌上:监护人是我,谁都拿不走。
婆婆骂她心狠。
她反问:孩子需要父亲,还是需要一个不被当遗物的母亲?
老人哑口。
许知夏最后一次送奶粉,是在孩子满月。
她递过一只信封:里面是妹妹当年的出生证复印件,你留着比对。
沈明珠没打开,只问:如果我是你妹妹,你会抢走孩子吗?
许知夏答:不会,我来还债,不是夺人。
沈明珠点头,收下信封,当她的面撕掉复印件:以后别再送奶粉,我有工资。
一年后,孩子学会走路,沈明珠换了新房。
搬家那天,她只带走三件东西:婴儿脚印模型、丈夫生前用的钥匙、许知夏第一次送的那罐空奶粉罐。
她把钥匙挂在门口,脚印放进抽屉,奶粉罐洗净,插上满天星。
许知夏把那天的截图发在网上,配文:不是所有寻亲都要抱头痛哭,有人用沉默把亲情重新养大。
帖子两小时阅读量破十万,评论区最高赞只有六个字——她为自己活。
没人再提英雄家属必须怎样。
孩子上幼儿园登记家长姓名,母亲栏写着沈明珠,父亲栏空白。
老师问要不要写备注,沈明珠说:不用,他有名字,只是不在户口本里。
晚上,沈明珠把孩子哄睡,坐在客厅地板拼积木。
她翻到丈夫的旧照片,孩子眉眼像他。
她轻声说:你是英雄,我是妈妈,我们各顾各的。
再不做自己的主,下一个被安排的,就是你的孩子。
来源:灵巧星辰2e1A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