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一点还在刷手机的人,90%都栽在这俩男人身上,一集两分钟却能让成年人通宵不睡。
凌晨一点还在刷手机的人,90%都栽在这俩男人身上,一集两分钟却能让成年人通宵不睡。
王凯沐、王道铁,名字听起来像武侠小说,其实是短剧界的两台发动机。
一个把西装穿成制服诱惑,一个把旧棉袄穿出人间烟火。
数据平台刚出的榜单,他俩主演的八部短剧,七天吸走三亿播放,等于把一座二线城市的人按头安利了一遍。
先说王凯沐。
脸窄肩宽,天生适合打领带。
点开《邱秘书的婚事》,进度条刚走到三十秒,满屏弹幕已经刷起“嘴硬狗男人”。
剧情老套:总裁暗恋秘书,死不承认。
可王凯沐把“嘴硬”演出了层次:眼神飘过去又收回来,嘴角压得太紧,像怕心脏从嘴里跳出来。
观众一边骂套路,一边忍不住点下一集。
平台内部人透露,这部小成本剧,投流成本不到四十万,回报翻了八倍,直接养活半个制作部。
同系列《心动还请告诉我》更狠。
开场就是离婚协议,王凯沐演的老公后知后觉,追到民政局门口红眼。
两分钟里,他完成从漠然到崩溃的过渡,一滴泪挂在睫毛上,迟迟不掉。
弹幕里有人写“想起了前夫”,点赞两万一。
情绪一旦对上,逻辑就不重要了。
后台数据显示,这条片段被剪成三百二十个二创,带起主片新增播放五千多万。
短剧的魔法就在这儿:把成年人的遗憾切成碎片,喂到嘴边,苦中带糖,越吃越上瘾。
再看王道铁。
名字硬,人长得却憨厚,像你家楼下修水电的大哥。
他主攻年代穿越,一穿就穿到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
《错换人生1977》里,他演国营饲养员,误把21世纪女博士当知青。
女博士开口就是“量子纠缠”,他回一句“俺只懂母猪配种”。
弹幕笑疯,播放量却直线上升。
王道铁把土味演成安全感,让看腻霸总的观众换口味。
三四线城市的阿姨们尤其吃这一套,数据后台显示,45岁以上用户占比高达43%,她们每天守着更新,像当年追《渴望》。
《家里家外》更接地气。
重组家庭,憨厚继父,叛逆闺女。
王道铁不吼不叫,被闺女怼到墙角,只憋出一句“我毕竟是你爸”。
镜头怼脸,眼角皱纹里全是无奈。
观众留言:看见了我亲爹。
短剧最怕悬浮,一旦观众嗅到假,立刻划走。
王道铁把“老实人”演成活人,流量就稳了。
制作人说,这部剧投流只花了二十万,却拿下老年频道周冠,广告商排队加塞,单集报价从八千涨到五万。
有人算过,八部剧加起来总时长不到一百分钟,却能让一个成年人反复刷到凌晨。
秘诀不是剧情,是节奏。
一分钟一个小冲突,三分钟一个反转,情绪刚吊起来就掐断,强迫大脑点下一集。
平台算法也助推:完播率越高,推荐池越大,滚雪球一样把人卷进深渊。
你以为自己在玩手机,其实是手机在玩你。
短剧暴利,已经卷到横店。
去年群演八千,今年涨到一万二,会演哭戏的男模尤其稀缺。
王凯沐、王道铁被传片酬按天算,一天十万起,还是友情价。
小剧组请不起,就去找平替,结果观众一眼识破,评论区满屏“不如王凯沐”。
爆款脸成了硬通货,平台直接签人,签完锁进剧本库,一年拍满三百天,比打工人还累。
有人担心他们会被角色反噬,可市场不管,市场只问下一部什么时候上。
观众也分裂。
一部分人骂狗血,一部分人熬夜安利。
其实骂的人未必真讨厌,只是怕自己上瘾。
短剧就像辣条,知道高油高盐,还是一根接一根。
成年人时间被切成渣,两分钟空隙就想来口甜的。
王凯沐给出霸总幻想,王道铁给出人间抚慰,一个负责飞,一个负责落地,刚好填满情绪缺口。
有人把短剧当精神香烟,解压,但别过量。
刷到凌晨三点,第二天打卡迟到,全勤奖泡汤,那才是真的狗血。
把剧当零食,别当主食。
真要想追,给自己设个闹钟,响就关屏。
王凯沐再帅,也不替你上班。
王道铁再暖,也不帮你带娃。
上头可以,别烧坏脑子。
八部剧名单在这儿,自己收好:《邱秘书的婚事》《心动还请告诉我》《家里家外》《错换人生1977》《西装爸爸要出嫁》《七零兽医小娇妻》《八零女婿是厂长》《九零神探小娘舅》。
看完睡不着,别怪没提醒。
实在忍不住,就去评论区找组织,一起骂男主,一起等更新。
记得把闹钟设好,天亮还要搬砖。
来源:湘哥影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