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起点就在这里”!《沉默的荣耀》主创团队走进厦门大学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5 09:03 1

摘要:昨晚,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主创团队走进厦大,奔赴一段特别的缘分。剧集的热播让吴石烈士为信仰坚守、为光明潜伏的事迹广为传扬,而他与厦门的一段渊源也在不久前经报道披露:他曾倾力保护下来的“末次资料”,就收藏在厦大图书馆。

《沉默的荣耀》主创团队走进厦大,和青年学生面对面分享拍摄故事。(厦门日报记者 赵博洋 摄)

昨晚,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主创团队走进厦大,奔赴一段特别的缘分。剧集的热播让吴石烈士为信仰坚守、为光明潜伏的事迹广为传扬,而他与厦门的一段渊源也在不久前经报道披露:他曾倾力保护下来的“末次资料”,就收藏在厦大图书馆。

主创畅谈该剧为何让年轻观众产生共鸣

《沉默的荣耀》是首部真实展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电视剧。它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台湾隐蔽战线英烈事迹为原型,首次以真名真姓、真人真事的方式,将这段历史搬上荧屏。

面对台下年轻观众的热情,该剧总导演杨亚洲说,这部戏能够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是他之前没想到的。“是真实的英雄事迹感染了观众。创作者只是尊重了这样的真实,这样的真实打动了我们,我们拍出来的东西才能打动观众。”杨亚洲说。特邀嘉宾、知名编剧李唯也从编剧的视角肯定了这份真实的力量,“这部戏有一些特别接地气的风格,把人物和情节拍得很平实,观众相信这个情节是真的。”李唯说。

和青年学生面对面,主创团队也给了热爱影视的同学一些切实的建议,比如要在学校里掌握正确的创作方法、要走出去观察体验真实的生活,也要勇敢去做热爱的事。杨亚洲说:“你们要看到时代的烙印、生活的烙印和人的烙印,这三个烙印在你们心里的时候,你们就能发现生动鲜活的人。”

《沉默的荣耀》由厦门立项、厦门出品、厦门拍摄,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闽派电视剧。剧中周至柔扮演者、演员傅程鹏说:“我有很多场景是在室内拍的,布景的设计、道具都融入了很多福建元素。”剧中还有段吴石观看木偶戏的场景,就是因为导演在厦门看到木偶戏觉得很震撼,编剧就把它写了进去。主创团队也特别感谢了福建、厦门给予这部戏的大力支持。制片人栾雅琪说:“今天回到厦门我是特别期待的,因为我们的起点就在这里。”

陈宝仓烈士的外孙女、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教师李敏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她以“江山浮碧血 日月照丹心”为题,给年轻的大学生讲述了陈宝仓烈士的英雄事迹。

厦大赠予特殊纪念图册

随着《沉默的荣耀》的热播,吴石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由他保护下来的“末次资料”也进入了大众视野。不过,厦大图书馆馆长钞晓鸿教授在活动现场介绍,落地厦大的吴石相关资料不只有“末次资料”。

“吴石将军是一位儒将,他刻过一方印章,刻的是戎马书生。他既可以驰骋沙场,也可以著书立说。”钞晓鸿教授说,“厦大收藏的吴石相关资料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除了末次资料,还有史政局剪报资料、参谋总长办公室剪报资料,以及吴石撰写的军事方面的著作、译作等。”钞晓鸿说,这些资料有很大的价值,能推动学术研究、以史为鉴,还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可以促进祖国的统一、世界的和平,希望各界可以共同推进这些资料的保护与利用。

活动现场,厦门大学赠送给《沉默的荣耀》主创团队特别为本次活动制作的“吴石与厦门大学”纪念图册。该图册由厦大图书馆精心设计、手工制作,内容源自馆藏十四种吴石将军编刊著述及其竭力留存的文献图录。这份独特的礼物,象征着历史、学术与艺术的美好交融,承载着厦大人对英雄的无限追思与敬仰。

作为一场集文化交流、历史传承、思政教育于一体的特色活动,《沉默的荣耀》主创团队走进厦门大学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推动红色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引导广大师生铭记历史、坚守初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链接

吴石将军与末次资料

“末次资料”是由日本人末次政太郎搜集与整理的有关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报纸资料(1913年至1940年),是国际上研究日本对华情报活动、中日关系史、抗日战争史等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资源。

抗战胜利后,这批剪报资料由国民政府接管。1948年,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史政局局长吴石将军以“暂移福州”为由,将其连同其他档案共500余箱转运至福州。1949年,在解放军南下之际,他再次设法拖延档案运台,并与福建省研究院的章振乾、傅衣凌等学者合作,以“寄存”名义将这批资料留在大陆。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并入厦大,“末次资料”随之调拨厦大,后来成为图书馆特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厦大图书馆珍藏有末次资料755册,时间跨度从1913年至1940年,收录16万余篇文章。

来源:厦门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