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看开场这段:“家里头算是干净了,我总算能扛出手来,就把家里的庄子寻了啊,还有母亲留下的嫁妆。”有趣的是,这会儿的顾廷烨,其实根本没把“寻庄”当回事,几个庄子的收益在他眼里不过是“仨瓜俩枣”。听明兰提起时,他一会儿打情骂俏,一会儿还纠结“你怎么不需要我陪着同去
明兰的心思是从何时起渐渐显著转变?又为什么说“明兰寻庄”,就是《知否》前半部与后半部的关键转折?
先看开场这段:“家里头算是干净了,我总算能扛出手来,就把家里的庄子寻了啊,还有母亲留下的嫁妆。”有趣的是,这会儿的顾廷烨,其实根本没把“寻庄”当回事,几个庄子的收益在他眼里不过是“仨瓜俩枣”。听明兰提起时,他一会儿打情骂俏,一会儿还纠结“你怎么不需要我陪着同去”,全然没察觉这场寻庄,会成了两人命运的重要节点。
第二天一早,明兰独自带着仆人去寻庄,顾廷烨本打算先去西郊大营告假,再追上明兰作陪。可他一到教场就被绊住了:“你怎么才来呀?胡老将军等你半天了!”“师傅,是我的兵跟人打起来了。”从这里开始,剧情悄悄分成了明暗两条线,咱们先从明兰寻庄的“明线”说起。
明兰要查的黑山庄和古岩庄,可不是普通小庄子,都是朝廷在册的“皇庄”,连税都不用交。黑山庄本是前朝国公爷的家产,那位国公爷因支持兖王谋反被抄家,庄子才被赵宗全赏给顾廷烨,连庄子上的管事也一并留了下来——庄头八老福、尹心田,都是国公府旧奴,见多了贵人,打心底里瞧不上明兰:不过是个深闺妇人,再厉害也是年轻姑娘,能懂什么庄务?他们盘算着,明兰无非是“新妇管家,想出来走场子、耍威风”,随便拿本假账就能糊弄过去,玩的就是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的老把戏。
可他们没料到,明兰是祖母(勇毅侯独女)手把手教出来的,寻庄对她来说,就像现代家族企业查账——庄头是地方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查的就是他们有没有贪墨主家财产、欺压佃户。明兰一出手就抓了要害:直接用“发钱”的方式盘点佃农,黑山庄瞬间人声鼎沸,原本被藏起来的佃户全主动站了出来,八老福私占田产、中饱私囊的事,当场就露了馅儿。
但明兰没赶尽杀绝,反而“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她知道管家的关键在“中庸”,只要不碰大原则,允许错误纠正,才能让庄园持续运转。到这里,明兰的应对还在“祖母教导的范畴”里,再生疏也是“家事”,可到了古岩庄,才是真正的“战场”:这里的管事吴光,不是蠢钝的贪仆,而是太后安插的狡猾爪牙。
吴光一出场就给明兰下马威:十几个拿着棍棒农具的庄家汉子,黑压压跪了一片,毫不掩饰自己在庄子里养了“小股武装”。明兰点破他“是宫中吴内官的族亲”,吴光嘴上谦逊,转头就改叫“叔爷”,明里暗里炫耀:“叔爷能安排我的去留,却尊重我的意愿——官家赏了庄子,叔爷本想给我找新去处,可我在这儿待久了有感情,就想留下效力。”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我有靠山,我不走。
这靠山有多硬?吴光背后是吴内官,吴内官背后是盘根错节的宦官集团,宦官集团背后,是垂帘听政数十年的太后。古岩庄作为皇庄,利润哪怕不能直接进太后私囊,只要管事是“自己人”,皇庄就能变成太后的“资源库”——养肥心腹,甚至心腹的亲信。有了这层层依仗,吴光才敢明目张胆挖大坑:佃农历年拖欠的租子约2万两,借出去的钱1万5千两,还有上头贵人借走的1万3千两,加起来五六万两亏空,他笃定这烂摊子没几户人家能接。
看着吴光递来的一箱子欠条,数额乱、窟窿大,明兰越看越气。更让她窝火的是:赏下这烂摊子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她冒死送冰符、血诏,帮着顾廷烨浴血扶持的赵宗全!“这皇帝哪是赏田庄?分明是打发烂摊子!还顺带丢了些蛀虫、无赖!大混蛋!”这话里,骂的是吴光,更藏着对赵宗全的失望。就在她焦头烂额时,顾廷烨从教场赶来了:“哎呀,是谁惹大娘子这么生气?怎么这么多欠条?”
咱们再回头说“暗线”——这条线藏在顾廷烨和小段的对话里。小段说:“陛下昨天颁了旨意,近日要巡查大军操练,两位老将军让下去通报各营,提前整顿准备。”这里藏着两个关键信息:一是赵宗全突然巡营,这么大的事,兖王那边居然一点消息没有;二是沈国舅、顾廷烨这些“自己人”,也全不知情。显然,这是赵宗全的“突击检查”,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看他的处境就懂了:当初请太后垂帘听政,是为了稳定朝纲、收拢人心,可太后掌权后就不肯退,连玉玺都攥着不放。“刚才在文德殿上,我看陛下那个神色,都不忍相看——请神容易送神难啊!”赵宗全虽是新皇,却处处受掣肘,巡营就是他的反击:一来摸清军队实际情况,二来验证自己对军队的指挥权,三来向军方宣告“皇权归位”。
可结果呢?顾廷烨原本对皇庄不上心,经历了巡营、看到欠条、摸清吴光是太后爪牙后,突然改口:“这已经不是家事,而是国事。”他说的是实话:当今天下,第一大事是“钱”,可钱大多不在国库;第二是“兵”,可听话能调遣的没多少。后来太后惨败时哀叹“首掌天下权,无非兵与钱,这两样我都没”,也印证了这条主线——整部剧里,智取玉玺、长柏巡盐、维护沈国舅与英国公家联姻,全是围绕“争兵、争钱”展开。而明兰寻庄,恰是“争钱”的开端;顾廷烨巡营,是“争兵”的缩影。
再看顾廷烨的动作:免旧账、烧欠条、驱吴光,干脆利落像切菜,一下割掉了古岩庄的“毒瘤”。吴光一走,太后在皇庄的势力就断了,而太后对权力的敏感,像人体的末梢神经,一点刺激都能察觉——顾家用“不声张”的方式,抖出皇庄管事的黑幕,赵宗全心里未必不痛快,将来裁剪太后亲信、安插自己人,也有了由头。可反过来,赵宗全也会忌惮:“顾廷烨出身侯府,文武双全,怕是将来不好对付。”
此刻的明兰,或许还没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小家已经被权力塔尖的人盯上;又或者说,从她嫁给顾廷烨那天起,就注定踏上王朝的风口浪尖。但一场寻庄下来,她变了——不再只气愤“官家打发烂摊子”,而是看清了朝局,明白了新皇的难处:“其实我也有点怕,怕他总在风口浪尖上晃。这次寻了田庄之后,我才知道咱们这位新官家,虽贵为天子,也有许多难处。”
这份“看清局势、体谅大局”的成长,几乎影响了她在后半部《知否》里的所有选择——作为宁远侯府大夫人,她不再只着眼“小家安稳”,而是开始主动应对“大家风波”,头一件,就是坏了太后的算计。这,就是“明兰寻庄”成为前后半部转折的核心:它让明兰从“藏拙自保的小娘子”,真正变成了“能扛事、懂大局的侯府主母”。
来源:洒脱麻酱mjl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