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作高深,高开低走!《树影迷宫》这结局,让人看了实在太憋屈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2 22:55 1

摘要:悬疑剧《树影迷宫》的大结局,在2025年的初冬给观众心头添了一把堵。

悬疑剧《树影迷宫》的大结局,在2025年的初冬给观众心头添了一把堵。

当横跨18年的“胡同杀手”田浩终于落网时,屏幕前的我们却没有等来预想中的“正义大捷”;

反而和剧中白发苍苍的老警察赵赶鹅一样,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这结局不烂,但“憋屈”——它赢了案子,却似乎输掉了所有人。

故事始于1994年,一个没有天网监控、DNA鉴定全靠运气的年代。

老警察冉曦带着徒弟赵赶鹅,一头扎进了这起连环命案。

他们用脚步丈量线索,用青春消耗嫌疑人,生生把一桩悬案背负了18年。

这份“警察的执念”本是全剧最硬的骨头,然而结局却以一种近乎“轻巧”的方式到来。

18年的艰辛最终敌不过技术进步,真凶田浩这个平日里最不起眼的包子铺老板。

因为一次无意的监控、因为随口吐的一口痰、甚至因为一条狗的异常反应,而被锁定。

这种“巧合式破案”瞬间冲淡了18年追凶的厚重感,这让师徒二人近二十年的坚持显得有些荒诞:

当一个持续18年的难题,最终被“运气”和“技术”一键解决时,那些为此付出的血泪,反而更像是一种讽刺。

《树影迷宫》如果只是一部常规破案剧,抓到田浩就该剧终了。

但它真正的“刀子”,全都藏在那些无辜者的命运里。

这部剧最让人揪心的,根本不是“谁是凶手”,而是那些被卷入命运旋涡的配角。

警察的儿子冉东东,他是全剧的“白月光”。

为了帮同学田畅摆脱困境,他选择了最善良、也最天真的一条路,最终却惨死。

他的牺牲是对“好人一定有好报”的无情嘲讽。

再看逃家的女儿田畅,她是悲剧的引爆点。

她试图逃离父亲田浩病态的控制欲,却无处可去,最终引爆了冉东东的死亡和父亲更深的扭曲。

网友对她的看法很极端,一方感慨她走出了父亲的“囚笼”,另一方则是觉得为了她死了那么多人,有点不值得。

这部剧与其说在追凶,不如说在看这一群“在轨道外挣扎”的人如何走向毁灭。

冉东东和田畅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家庭的牢笼与系统的缺失;

而这些远比一个“变态杀手”更让人无力。

当结局只给了凶手伏法,却没给这些“代价”一个交代时,观众自然会感到意难平。

悬疑剧的内核,不该只是“谁做的”,更应该是“为什么做”。

《树影迷宫》花了大半篇幅,铺垫了沉重的主题:父权控制、家庭束缚、青春的救赎与迷茫。

观众看到了田浩对女儿近乎窒息的“爱”,看到了冉东东试图拯救田畅的“介入”。

这本该是一场关于“人如何走出迷宫”的深刻探讨。

可在大结局,剧集却选择了最简单的“交卷”方式——把田浩抓了。

至于那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为何会诞生怪物?田畅的未来怎么办?

冉东东的死到底值不值?这些真正让人“憋屈”的核心问题,全被“案子破了”四个字潦草带过。

这就像你走进一座迷宫,期待找到出口的哲学,最后却只被告知了迷宫是谁造的。

这种“议题很大,收口很小”的处理方式,是导致结局观感“空落落”的根源。

《树影迷宫》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极其鲜明的作品,它在情绪渲染、演员表现和时代质感上都值得一个高分。

但它的结局却是今年最让人憋屈的胜利,它提醒了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

有时候,抓住凶手并不是故事的结束,恰恰是所有伤痕的开始。

剧中冉东东和田畅的故事,其实也是在告诫观众:看见别人的迷宫,不代表你必须闯进去。

在试图改写他人命运之前,或许更应该守好自己的边界。

毕竟比走不出迷宫更可怕的,是“在他人的剧本里,弄丢了自己”。

来源:梦回重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