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95%的观众都不知道,全剧最苦命的人是她!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2 15:15 1

摘要:“幸福简单得要命,一出门就是熟悉的路,一伸手就抱住喜欢的人,回家有热饭热菜等着,还有热热闹闹一大家子人。” 万家灯火下的柴米油盐,是温暖的港湾,但谁又不是温暖与“鸡毛”共存呢?

央视新推电视剧《四喜》热播,相比大女主沈明珠,在我看来,大姐许知夏真的很难,一直在被家人和生活裹挟。

“幸福简单得要命,一出门就是熟悉的路,一伸手就抱住喜欢的人,回家有热饭热菜等着,还有热热闹闹一大家子人。” 万家灯火下的柴米油盐,是温暖的港湾,但谁又不是温暖与“鸡毛”共存呢?

弹幕里满是“心疼许知夏”的呼声,只因她太接地气儿,代表了很多普通家庭长女的心酸:谁是大姐谁倒霉,谁有能力谁吃亏。

许知夏的原生家庭,堪称“内耗型家庭”的典型。母亲是个没主见,只顾自己感受,遇事只会干着急的人。老太太临终前透露把小女儿,她满腹委屈的抹眼泪,自己不想办法去找,第一反应去求助大女儿许知夏。

可是许知夏才刚怀孕,需要静养,而且内心还在养不养得起二胎的挣扎中。然而母亲喻静香只顾自己思女心切,执意使唤她去找亲妹妹。

当许知夏不忍母亲难过,连日奔波找到妹妹沈明珠。喻静香的反应就更过了,她得知小女儿丧夫且怀有身孕,不由分说劝她打胎,还理直气壮宣称“我是她亲妈,我是为她好”。

当喻静香被沈明珠拒绝相认后,又开始大哭大闹,要求她把沈明珠的养母当亲妈赡养,整个人稍不顺心就焦虑,把儿子的婚事、许知夏的身体抛诸脑后,搅得全家不得安宁。

许知夏父亲则是典型的大家主,长辈意识很强。相比母亲的软弱哭闹,父亲则处处显露家主权威。他要求家人凡事都要听他指挥,自己动动嘴,让别人跑断腿。

许知夏的弟弟许知冬,是被宠溺长大的娃,没事啃老自在,遇事躲在姐姐身后,等着许知夏来收拾烂摊子。

在这样的家庭里,许知夏作为长女,从小就活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别人有父母庇护时,她只能靠自己;弟弟撒娇任性时,她要学着处理家庭矛盾;沈明珠追求梦想时,她要扛起全家的生计。她的责任感,是被“长女”的身份硬生生绑出来的。

可最让人心疼的是,即便她事业有成、经济独立,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依然难逃原生家庭的拖累。怀孕后既要应对婚姻里的变数,又要被母亲的情绪裹挟,被弟弟的琐事纠缠,仿佛她的人生使命,就是无休止地为家人“填坑”。

有追剧的伙伴吐槽:“同样是过生日,妹妹能吃一千多一只的螃蟹,弟弟有长寿面,而许知夏连被记住的资格都没有。”

现实中,有多少“许知夏”、有多少大姐,正在经历同样的困境?

她们被“长女要懂事”“有能力就要多担当”的道德枷锁捆绑,把家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一直忽略自己的感受。

作为长姐,她们习惯了付出,习惯了隐忍,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撑起整个家,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超人。却忘了自己也会累,也会受伤,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虽然“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一件动人的事,但一味付出,也会让自己受伤。

其实,我们谁也不欠,不欠父母一个完美的人生,不欠家人一个无止境的付出,最不该亏欠的,是那个一路跌跌撞撞却从未放弃的自己。

作为长姐,这种单方面的付出,很多时候源于关心和爱,我们享受这种为他人付出的时刻。但事实上,如果我们沉湎于这种“付出”中,忘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那这种给出去的温暖,就会变成对自己的消耗。

因此,她可以学着设立边界,不必事事顺从父母的不合理要求;她可以试着放手,让弟弟承担起该有的责任,哪怕过程会有阵痛;她更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心上,怀孕时好好养胎,疲惫时驻足休息,不必因为“大姐”的身份就逼自己面面俱到。

真正的责任感,不是无底线的牺牲,而是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守护所爱之人。

“允许自己有梦想,更要允许自己驻足休息,因为每一站风景都值得珍藏。”

愿所有像许知夏一样的长女们,都能卸下“必须强大”的枷锁,勇敢地为自己而活,我也相信,随着后面的剧情发展,许知夏会学着置顶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善良,可以有担当,但请一定记得:你的付出要值得,你的善良要有锋芒,你的人生,从来不该只围着别人转。因为,你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姐姐、女儿、母亲。

来源:月影星辰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