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的不少,我为这部国产剧说两句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3 23:31 1

摘要:但如果,抛开命案必须要推理性强、反转多这样的预期,而是当做一部以命案为引子的年代剧,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今年,观感最分裂的一部国产剧。

来自迷雾剧场。

《命悬一生》完结后,它接上——

树影迷宫

评分6.5。

让人受不了,甚至愤怒的最大原因——

慢。

《树影迷宫》绝对不是那种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的悬疑剧。

但如果,抛开命案必须要推理性强、反转多这样的预期,而是当做一部以命案为引子的年代剧,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即使最近国产怀旧题材扎堆回潮,《树影迷宫》也值得一席之地。

01

刚开始,《树影迷宫》就很“慢”。

第一个镜头。

长焦镜头里,电视机的雪花占据了整个屏幕。

随着镜头后拉,焦点才给到电视机前的人。

而在这幽暗环境里,只能看清人物的一抹剪影。

雪花点,今天的观众或许陌生。(虽然时常出现在短视频“哔~”一声的转场特效中,但生活中已经没有遇到过了)

这是一个绝对有年代感的符号。

同时也是一个隐喻——

真相的丢失。

从这里就能看到,导演有自己的节奏和表达。

如果放任这段进度条滑过,你可能根本就搞不懂在干嘛。

一个没有表情,没有生机,没有“故事性”的中年民警,赵赶鹅(尹昉 饰)。

被困在档案室前后交错的门框里。

直到他听说一桩报案。

女孩在夜晚被变态尾随,被激光笔照射——

和十多年前的案件特征一模一样。

他带着猜测找到了自己的师父,一个训练军犬的老干警,冉曦(廖凡 饰)。

徒弟带来的爆肚,他拿去喂狗,徒弟说话套近乎,他骂狗。

最明显的,同样的面无表情。

所以,铺陈了这么多,观众已经大致能猜到。

十几年前的旧案,便是师徒俩的心结。

也是他们如今见面时,隔离、疏远的原因。

但是,花这么久来交代这么两句话的剧情,有必要吗?

别急。

此时,师父的狗跑出了院子,跑上了外面的小路,回到了十几年前的胡同。

镜头让观众进入了狗的视角。

眼前的胡同里,没有现代的高楼,视线的左右两端被逼仄的院墙牢牢固定死。

这一座座平房不算高,但身处其中仍看不清出路。

这两师徒和观众一样,都是这胡同迷宫里迷路的狗。

只不过,年轻的这只还深陷其中,而年迈的这只,已经不愿再踏入半步。

而这样拍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按刊登原著小说的“天才捕手计划”里的描述来说。

“那是一个纯靠‘冷兵器’去破案的时代。”

想要天才警探、DNA检测机械降神?或是高智商坏蛋设计出精妙的犯罪手法?

不好意思,这些条件咱都没有。

90年代。

一个远还没有“万物互联”的年代,所有的生活也仅限于这方圆几公里的胡同。

想查案,只能用脚丈量,挨家挨户去问。

并且,说不定某个目击了重要线索的证人,其实更担心胡同里乱跑的野狗会咬伤人。

你想多了解案情?

可能走访一遍下来,都不会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反之,如果是你犯了罪。

你害的人、查你的人,大概率也都是认识你的人。

他们天天会从你的身边走过,却不会有什么怀疑。

于是,我们看到。

女孩遇害,警察查了这么久,还是找不到问题要害,只能在外围打转。

甚至咱们的主角,在案子中途还跑回家去修房顶,一修就是半集。

而线索一断,市里来的刑警队就想让案子草草结束,案子一悬就是十几年。

办事不利也好,工作划水也罢。

更多人的心态,是不愿让这一个又一个的死胡同,被自己碰上。

02

相比案件的悬疑程度和破案节奏。

Sir倒觉得《树影迷宫》更明显的“短板”,在于它的角色。

师父带徒弟,几乎已经成了当下国产悬疑剧的惯用搭配。

因此,它最明显的一个观感,套模板。

比如,在案件刚进入调查,刑警队刚介入时,初出茅庐的小赵想要上报他和被害人曾见过面的信息。

但这话到嘴边没讲出口的情形,出现了三次。

所长和师父谈话,没把他的报告当回事。

好不容易和所长搭上话,又被同事打断。

终于有机会告诉师父,师父还嫌他说话慢。

其实可以看得出来,这段情节无非是想要塑造典型的师徒形象。

初出茅庐就被卷入案件,立功心切却不懂人情世故的新兵蛋子;

和只会摆长辈架子,教徒弟做人,实则不想掺和案子的老滑头。

但它偏偏,是用我们“看烦了”的巧合来呈现。

甚至更进一步。

在廖凡和尹昉这对师徒脸上,还能看到他们过去许多角色的影子。

先说说廖凡。

几乎所有观众对他的形象认知都是一致的——

永远苦大仇深,永远带着沉重的疲惫、岁月的痕迹。

要么是《白日焰火》里,欲望与职责都无法被实现的边缘警察。

要么就是《江湖儿女》里从江湖大哥落魄到行动不能自理的颓废老登。

又或者《沉默的真相》里脸上挂着笑容,背后隐藏算计,又身负种种无奈的体制内的普通人。

破碎,但总在维持最基本体面的中年男人。

这一次的廖凡,看起来和过去也还是大差不差。

于是当妻子从南方回来,要开成人用品店时。

我们便会下意识地认为,他一定不同意。

当局里开会讨论案子时,他也肯定不会出头。

一边显露着保守的男性气质,一边又“龟缩”着,不给自己找麻烦。

再看看剧中前几集他的唯一一次发怒。

小赵当众讲出了自己和受害者见过的事实,被老冉一脚踹翻在地。

嘴里还嘟囔着:我TM踹死你。

他是真生气吗?不一定。

他更像是给徒弟台阶下,也好让自己继续躲案子。

有洞察,有手段,唯独没有的,是徒弟身上年轻人的朝气。

而反观尹昉,则是一如既往的愣头青。

一幕他追查到当地流氓团伙。

明明可以亮出警察身份,他偏要一个人硬刚一群人。

被打趴在地,他眼神里的狠劲,还是和刚出道时《蓝色骨头》里天不怕地不怕的摇滚歌手没什么两样。

乍一看,这对师徒都是套模板。

但如果,用90年代的胡同街坊的视角来看这两个角色,创作者的意图便清晰了起来:

师徒二人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特征的原因和结果。

人人都不愿犯错,所以师父事事都躲着、缩着,哪怕他很可能也曾血气方刚过。

徒弟刚来胡同,每个毛孔里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正义感,却也因此成了这里的异类。

只有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才能引出《树影迷宫》中凶案的根源——

时代的封闭。

03

我们已经看过了不少怀旧主题的年代悬疑剧。

比《树影迷宫》好的,也不少。

但Sir始终以为,只要能精准抓住一个时代特征,就能算是成功的作品。

这部剧做到了。

性。

是《树影迷宫》选取的切入点。

在上个世纪末,胡同这样的小社区里。

要人命的凶案,既是完全陌生的话题,也是人人避之不及的禁忌。

但要是谁家出了个精神病人,谁家传出搞破鞋、轧姘头的传闻。

那所有人都会默契地耳贴墙根、眼瞟窗外,持续关注最新八卦。

剧中第一桩凶案被发现时。

也拔出萝卜带出了泥,一场外遇被公之于众。

死者的母亲在案发当晚正和情人幽会,而她的女儿也差点撞破。

所以,在调查过程中,这位母亲的态度不是“自欺欺人”地装作没事发生,就是一了百了地想要去死。

直到奸情被发现,她才神情暗淡,决绝地说出:

因为她妈是个骚货。

为什么这样骂自己?

与其说,这话是讲给她对面的警官听的,不如说是说给那些街坊邻里们听的。

“我给自己戴上荡妇的帽子,替你们把你们要嚼的舌根先讲出口了。”

这种情况,我们都不陌生。

别人家的烂糟事,一人一嘴,能传出花来。

而发生在自己身上,才会悻悻地低下头,才知道难为情。

与案件同时发生的,还有另一处生活细节。

在警察走访胡同收集的笔录中,许多人当晚的娱乐活动是在家里看《过把瘾》。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观众都不会陌生。

这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爱情剧,称得上是当时许多人两性关系的启蒙。

剧中的方言和杜梅对感情的直率,冲击着当时观众保守的情感观念。

而事实上,《过把瘾》的热议,与人们私下里对胡同奸杀案的讨论又有什么两样呢?

他们只能以自己局限、偏颇的认知去揣测这些话题中心的人。

于是,不幸的年轻死者渐渐传成了一个“不检点”的女生。

半夜还一个人在外面晃悠,还会上别人的豪华汽车。

人们一边在最小限度地享受着性解放,享受着对他人私生活的审判。

却又一边在光天化日之下,对性闭口不谈。

压抑的氛围,和变态的人格。

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剧中的命案——

尾随女孩的凶手会拿着激光笔,像触摸一般地照射他的“猎物”;

和死者见过面的赵赶鹅被刑警队问询,却要受到偏激的怀疑;

“你大晚上约女孩出来,不就是想要点东西吗?”

再到警方请来性犯罪的专家,脱口而出的弗洛伊德理论对警察们来说却是听不懂的天书一般;

还有排查嫌疑人的方式,哪怕是最简单的贴邮票检验性功能的原理,出身公安大学的赵赶鹅也还是一脸懵逼,不能理解。

从作案,到查案,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性认知的缺失,甚至变质。

当然,剧中有关每家每户私生活的细节洞察,还有太多太多。

而让Sir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被怀疑为杀人犯的老捡。

这个住在垃圾回收站,收集女人的内衣,冲小姑娘露屁股的老变态,却在受审时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他在老家有妻儿,夫妻都是稳定的双职工,但还是孤身一人来到这个地方,当起了疯子。

为什么?

“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憋疯了。”

与其憋(压抑)出问题来,不如先让自己真的“疯掉”。

说白了。

他就是个在堕落为真正的变态凶手之前,先尝试起“自我排解”的可怜人。

的确,他是恶心、猥琐,甚至恶劣的。

但他也是看得更清楚的一个。

家家户户都有秘密

只要你把房盖挑开

比电视剧精彩多了

这句话就像是《树影迷宫》的注脚。

它想让我们见到的,是那个时代的双轨道——

一面是朝气蓬勃,文化健康洁净。

一面又是在阴暗和封闭里,被困住的人生。

就好像去年我们说,《繁花》里烈火烹油的上海是90年代,《漫长的季节》被抛弃的工人也是90年代。

90年代是温情怀旧,是数不完的经典电影和老歌,是回不去的童年。

90年代也是飞车抢劫,火车站割包,妇女拐卖儿童走失找不回来……

《树影迷宫》拍的就是时代被遗忘的另一面。

大多数人的生活,依然是百无聊赖,上不了台面的庸常。

有的人陷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更多的人则是羞于谈起。

再把目光放到现在,我们的生活又有多大的改变呢?

好像也并没有。

即便在今天,故事中的胡同早已拆迁。

这迷宫却依然存在。

因为挡在我们面前的,是每一个封闭、压抑的人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梦回重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