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剧取材自北京历史文物建筑贝家花园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黄皓与法国医生贝熙叶等北平仁人志士并肩作战,他们以贝家花园为秘密交通站,开辟了一条穿越敌人封锁线的自行车“驼峰航线”,将药品和物资运往抗日根据地。该剧以独特视角聚焦北京城市抗战史,生动
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网络微短剧《贝家花园的秘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该剧取材自北京历史文物建筑贝家花园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黄皓与法国医生贝熙叶等北平仁人志士并肩作战,他们以贝家花园为秘密交通站,开辟了一条穿越敌人封锁线的自行车“驼峰航线”,将药品和物资运往抗日根据地。该剧以独特视角聚焦北京城市抗战史,生动展现了在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上,中国人民与国际友人并肩抗战的奋斗历程,为观众呈现一段扣人心弦的谍战传奇。
“这部剧充分体现了微短剧作为新大众文艺的艺术特点,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一次跨界转型,是通过多种宣推方式和青年受众群体搭建沟通桥梁的一次成功尝试。”北京广播电视台听听运营中心主任、北京讯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制片人陈彦旭表示。
北京广播电视台燃剧社编剧徐然分享了主创团队的创作心得,她表示,好故事是创作的根基,主创团队始终秉持主流媒体精品创作的态度和标准,认真研读历史资料,不断探索创新微短剧的叙事手法和视听语言,力图用微短剧这种新大众文艺形式“新瓶装好酒”,用好故事、好内容触达广大微短剧观众。
“该剧打破了微短剧长期依赖‘霸总’‘甜宠’‘穿越’等题材局限,以真实历史叙事打开创作新空间,证明微短剧也可承载重大主题的厚重内容,为微短剧的精品化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京盛指出。
与会者一致认为,网络微短剧《贝家花园的秘密》突破了微短剧原生题材的窠臼,让主旋律故事与微短剧形态深度融合;探索了竖屏美学与历史叙事的结合,实现了厚重革命历史题材的轻量化表达;该剧的制作过程也体现出微短剧行业在政策扶持、平台赋能、媒介融合的多维特色,成功印证了微短剧作为“新大众文艺”形态的巨大发展潜力。与会专家呼吁行业坚守“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原则,让微短剧成为记录时代、传承精神的重要视听载体。(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苏墨)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