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打开电视,很多人发现央八的《隐锋》刚更新到第8集,手机里的芒果TV却弹出提示:会员可提前看大结局。同样的剧,两块屏幕差出11集,等于多掏一个月会员费才能追上进度。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电视台才播到22集,视频网站已经放出33集,超前点播把观众钱包直接逼到墙角。
昨晚打开电视,很多人发现央八的《隐锋》刚更新到第8集,手机里的芒果TV却弹出提示:会员可提前看大结局。同样的剧,两块屏幕差出11集,等于多掏一个月会员费才能追上进度。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水龙吟》把差距拉到最大。湖南卫视黄金档每天两集,网络平台每天加更两集,再叠加会员超前,一周就能领先电视台十天。观众算过账:等电视播完,网上已经剧透满天飞;想不被剧透,就得乖乖开会员。平台用时间差做价格歧视,老用户最吃亏,续费多年依旧得额外掏钱。
有人把责任推给电视台,说它们排期死板。真相是,电视台买剧按集数付版权费,播得越快成本越高;视频网站靠会员拉新,巴不得一天放完全集。两种商业模式硬凑在一起,裂缝里掉下去的是普通观众。想省钱,只能关掉弹幕、卸载微博,彻底断网,可这年头谁能做到?
11月13日这张追剧表,把矛盾摆到明面。央一《乌蒙深处》第4集刚揭开扶贫主线,腾讯的《四喜》已经演到女主手撕渣男;北京卫视《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刚出场的新人物,在芒果TV版本里两集后就下线。信息差带来优越感,也带来焦虑:今晚到底看哪个屏?一不小心就白花钱。
网剧这边节奏更野。《大厨小婿》21集直接点映大结局,美食镜头刚把胃口吊足,故事就戛然而止。观众在弹幕里刷“再拍十集也能看”,制片方不是不想拍,是平台只给24集份额。短剧潮流下,集数被卡死,成本回收靠广告植入,多拍一集就多冒一分亏本风险。于是轻喜剧也学会断在高潮处,留点遗憾,正好给第二季造势。
有人觉得24集太短,回头看长剧又骂注水。80集的《乌蒙深处》被吐槽“开会都能拍半集”,50集的《隐锋》回忆杀重复三遍。平台算得精:集数越长,广告口越多,会员拉新周期也越长。观众想爽,平台想赚,长短之争本质是钱包之争。最后折中出来的产品就是《水龙吟》这种:电视台播50集,网络版剪成40集,再加10集付费番外,一刀切成三份,总有一份能割到你。
11月15日优酷放出《凤凰台上》,任嘉伦加彭小苒,预约量48小时破120万。19号腾讯接棒,《对的时间对的人》同样破百万。两部剧把古偶和都市情感一次补齐,平台battle进入第二轮。有人一口气预约五个平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热搜。追剧自由变成追剧焦虑,手机内存先扛不住。
老剧迷总结出一套省钱流程:先看两集确定口味,能忍就等电视台,忍不住开一个月会员,看完立刻关掉自动续费。至于超前点播,一律当不存在。平台再精,也精不过观众。更狠的直接网盘见,版权方报警也拦不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后谁都没赢,盗版网站倒先赚了一波流量。
电视台也不是没反击。央八这次把《隐锋》黄金档让出十分钟给花絮,主持人现场连线主演,用仪式感拉回家庭观众。北京卫视把《唐朝诡事录》剪成4K版,大屏观感碾压手机。可惜年轻人回家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少,客厅电视多数时候当背景音,电视台的反击像打在棉花上。
真正的破局点在分账模式。国外HBO同步上线,电视与网络一个进度,成本靠订阅费一次收回,观众不用做选择题。国内三大平台曾经试水“会员一次性看全集”,数据跌得吓人:热度撑不过三天,微博话题断崖下滑,广告商连夜撤单。国情不同,热搜经济绑架内容,没人敢冒热度流失的险。于是时间差成了最稳妥的营收手段,观众只能继续被牵着鼻子走。
回到厨房,美食剧《大厨小婿》的完结让不少人空出晚饭时间。有人转战短视频学做菜,发现同一道菜,剧里五秒钟,现实两小时;再回来看剧,觉得还是假。网剧把烟火气拍成滤镜,观众把滤镜当成下饭菜,真吃到嘴里才发现味道不对。短剧结束,外卖订单量反而上涨,平台又赢一次。
11月19日之后,屏幕会更挤。《凤凰台上》打头阵,《对的时间对的人》接棒,年底冲业绩的剧还有五部待播。观众的时间只有24小时,平台用倍数争夺注意力,2倍速、3倍速、只看TA,功能越贴心,剧情越稀薄。最后记住的不是故事,是倍速键的咔哒声。
想摆脱被收割,只剩一个办法:挑一部真正喜欢的,关掉弹幕,关掉预告,每天固定时间看两集,看完就睡觉。不追热搜,不混超话,把节奏拉回自己手里。平台再会算,也算不到你关手机。追剧自由不是省钱,也不是省时间,是把故事还给自己。今晚你决定看哪部?记得先删一个App,给手机腾点空,也给脑子留点白。
来源:朴实百灵鸟gsS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