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丁义珍跑路那晚,司机小周只做了两个动作,就让省纪委原地愣了八分钟,错过最佳拦截时间。
丁义珍跑路那晚,司机小周只做了两个动作,就让省纪委原地愣了八分钟,错过最佳拦截时间。
很多人把锅甩给高小琴的电话,怪季昌明汇报慢,却没人注意那个把手机递过去、顺手把车载定位关掉的年轻人。
小周全程零台词,镜头都没给正脸,可没有他,丁义珍连高速入口都到不了。
领导用两部手机是公开的秘密。
工作机秘书拿,私人机司机揣,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高小琴的来电能直接到丁义珍耳边,中间只隔了小周一只手。
谁打的、说什么,司机一清二楚,可他偏要装成只会开车的背景板。
更离谱的是那1000块油钱。
丁义珍说要去老家看母亲,让小周先垫油费,回来报销。
一个副市长,平时连瓶矿泉水都签单,突然公私分明,鬼才信。
小周乐呵呵收钱,转头就把车开上机场高速,导航都不带犹豫。
纪委后来问小周,手机怎么没电了。
他挠头说忘带充电宝。
可车里有点烟器,后排有USB口,后备箱还有全新充电宝,都是办公室统一配发。
手机关机只有一个好处:让定位消失,让追踪延迟。
类似的事不是孤例。
裁判文书网能搜到,近三年里,至少十七份判决书记载司机协助外逃、藏匿赃款、转移房产。
最夸张的是西南某市,司机帮领导把两箱金条塞进备胎仓,一路开到邻省交接,全程只说三句话。
领导司机的工资一般在六千到八千,可他们多数能在省会城市买两套房。
钱从哪来,没人敢细问。
领导在时,他是专职司机;领导出事,他就是移动保险柜。
小周们心里明白,领导倒得再惨,只要自己不张嘴,就有人保,就有钱拿。
剧里省厅后来没再提小周,好像这人凭空蒸发。
现实里也一样,领导落马,司机多半只是配合调查,真正被起诉的极少。
他们知道太多,也藏得太深,反倒成了最安全的人。
观众恨丁义珍,骂高育良,却很少有人盯着小周。
这种恨不起来的角色才最危险。
他不用贪污,也不用受贿,只要关键时刻递个手机、关个定位、绕个路,就能让几亿项目、几十口调查组成员原地打转。
更细思极恐的是,小周们每天都在我们眼皮底下。
早晚高峰,政府大院门口排队出来的黑色轿车,司机清一色白手套、平头、眼神安静。
你根本不知道,他们今天拉的是领导,还是领导的退路。
有人把司机比作领导的影子,其实不对,影子还分白天黑夜,司机是二十四小时贴身存档。
领导在会场讲廉政,他在车里删通话记录;领导回宿舍写检讨,他在楼下烧纸条。
领导倒了,他换个车牌,继续服务下一位。
剧外的小周比剧里多得多。
某沿海城市去年通报,一个司机十年里服务过四任领导,三任被查,他毫发无损,还升了车队副队长。
问秘诀,就一句:不多嘴,不抬头,方向盘握稳。
所以,别只盯着台上的人。
真正决定船往哪开的,有时是船舱里那个不说话的舵手。
丁义珍跑了,高育良判了,小周还在开车,说不定正拉着新一任领导,走在去机场的高速上。
下次看到政府车牌从身边掠过,别急着拍视频发社交媒体,先想想驾驶座那张脸。
他今天关过几次手机、绕了几条路、收了几次油钱,你永远不可能知道。
反腐剧喜欢拍大佬斗法,现实里更多是小周们轻轻一点刹车,就把所有线索甩在后视镜里。
真正的漏洞,往往不在会议室,而在车库。
把希望全寄托在制度完善没错,可制度也得有人执行。
司机这一环,至今是灰色地带。
没有编制,不受监察,考核由领导打分,命运由领导决定,想让他铁面无私,难度堪比让冰箱自己发电。
有人提议给公务车装双摄像头,一个朝外一个朝内。
消息一出,各地司机群聊里最先讨论的,是哪款遮光布便宜耐用。
技术升级永远追不上心思活络。
更可行的办法,是把司机纳入轮岗系统,三年必须调换单位,领导异地交流,司机不得随行。
听起来简单,触动的却是领导最柔软的腹地:谁愿意把自家保险柜交给陌生人?
小周不是天生的帮凶,他只是把职业做成了生意。
领导需要安全,他需要房子,一拍即合。
要打破循环,就得让司机回到司机,别再当移动保险箱。
剧终时,侯亮平站在机场跑道边,望着飞机起飞,一脸不甘。
镜头没交代,那架飞机是不是小周提前帮丁义珍订的。
现实里,这样的航班每天都在起飞,只是没人知道驾驶舱外,还有谁在默默关手机。
来源:小园最爱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