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里他才刚把银行卡塞给老婆,转身就被车撞飞,进度条停在第四集。
四集就死、两剧连跪,付辛博被观众集体喊话别再演短命老公
打开热搜,冯建奇的名字后面跟着一串哭丧表情。
剧里他才刚把银行卡塞给老婆,转身就被车撞飞,进度条停在第四集。
弹幕刷得比血还红:导演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同一时间,另一部古装里顾楚生也倒在雪地,手里攥着没送出的发簪。
两部戏,同一个演员,同一周下线,观众直接裂开。
有人把付辛博这两次退场剪成对比视频,播放量一夜飙到九百万。
评论区最高赞只有一句话:他到底欠了编剧多少钱?
点开主页,全是心疼他的,也有放狠话的:下次再敢接这种角色,就寄五十米大刀。
可骂归骂,点击量实打实往上窜,平台后台数据把这两段剪成预告,循环推给新用户,完播率反而涨了。
冯建奇死得干脆,见义勇为,监控镜头一镜到底。
没有奇迹,没有反转,医生摘下口罩就算结案。
观众受不了的是落差:前一秒还在厨房给老婆剥蒜,下一秒就躺进白布。
导演在采访里解释,想让好人有价值地离开,可观众不买账,觉得被强行喂刀。
其实这种死法最像生活,意外从不提前打招呼,只是大家追剧想喘口气,结果又被现实抽一耳光。
顾楚生那边更憋屈。
雪夜跪地,求女主回头,女主只回了一句来晚了。
他咳血笑出声,说原来错过就是一辈子。
镜头拉远,人倒在白茫茫里,连遗言都没留下。
原著党透露,小说里他还能活十章,剧版直接砍线,就为了推男女主高光。
书粉怒打一星,路人却吃这套,说惨得够味,热搜挂了一天一夜。
付辛博自己倒淡定。
微博只发了一张剧照,配文两个字:下班。
粉丝在评论区哭成海,他隔了五小时回复:别哭,下次活久点。
轻描淡写,却把热度又拱上去。
有人扒出他近年角色表,发现死亡率高达六成,封他短命专业户。
他接受采访被问怕不怕被定型,耸耸肩:能被人记住总比没人提强。
一句话把演员生存真相揭开:流量池里,先要有水花,才配谈理想。
观众以为他惨,其实业内羡慕死。
同期不少男演员空档半年,他无缝进组,角色一个比一个重。
制片人透露,付辛博报价合理,配合度高,关键自带虐点体质,观众黏性猛涨。
平台算法最喜欢这种脸,虐一次,用户留存升一点,广告商抢着埋单。
于是出现诡异场面:粉丝边骂边剪视频,平台边推边数钱,演员边被心疼边收邀约。
三方各取所需,只有情绪是真的。
更狠的是,他老婆颖儿最近刚好没戏播。
夫妻档热度此消彼长,网友翻出早年综艺,付辛博被嘲靠老婆上位,如今风向反转,说他终于熬出男主脸。
颖儿微博下有人留言:姐别复出,家里靠老公就行。
看似玩笑,却把婚姻压力摆上台面。
演员家庭就像天平,谁重谁轻,观众比当事人还着急。
付辛博不回应,只默默把儿子照片设成背景,任别人猜去。
有人统计,近三年短剧市场增长四百倍,观众耐心从四十集砍到十集。
死得早的角色反而容易出圈,因为情绪点密集。
冯建奇和顾楚生就是典型案例,一个负责甜后刀,一个负责虐后刀,刀法不同,痛感一样。
平台发现密码,开始批量复制,虐点早埋,热搜预排,演员死得越早,商业价值越高。
于是出现怪圈:观众越骂,编剧越敢写,演员越接,平台越赚。
情绪被做成生意,眼泪按毫升计价。
可长期看,观众会累。
今天能为四集破防,明天就能因同套路滑走。
付辛博也清楚,直播里有人喊他别再死,他点头:在挑个能活到结局的剧本。
话说得软,却透出求生欲。
演员怕被定型,更怕被忘记。
虐梗能红一阵,可真正留下来的,是活人气息。
下次他若真演到白头,观众会不会反而唏嘘:还是死了好?
这问题没人答得上,却是所有流量要渡的劫。
戏播完,热度散,角色埋进硬盘。
观众继续找新墙头,平台继续算下一波ROI。
付辛博得不得善终,其实和普通人加班一样, KPI完成,才有下一单。
我们代入,不过借他的脸发泄自己的不甘:房贷、加班、失恋,哪一样不比剧情狠。
演员替我们死,我们替演员哭,哭完继续上班。
这就是追剧最底层的爽感:安全地崩溃,再满血复活。
下次他若再死,我们照样骂,骂完继续点下一集。
来源:单纯生活家LmMOc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