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宇帆这次在《红石榴餐厅》里像把音量键从10直接拨到2,观众第一反应不是“演得好”,而是“这还是他吗”。
白宇帆这次在《红石榴餐厅》里像把音量键从10直接拨到2,观众第一反应不是“演得好”,而是“这还是他吗”。
过去他演《山海情》里的得宝,一着急就脖子通红、青筋蹦迪,如今端盘子、擦桌子,连分手都只抿一下嘴角,像怕吵醒隔壁桌午睡的客人。
这种“收”,让老粉先愣了半秒,随后才品出味儿:原来“不演”也是一种演法。
可就在他努力把自己“藏”进角色时,身边三位男配却像开了外挂。
刘芮麟演的副厨,顶着一头自然卷,开口就是京片子毒舌,人设带刺却笑点精准;高至霆的退伍兵墩子,肩背笔直,切菜像在拆枪,荷尔蒙顺着砧板往外冒;最出圈的是米热,异域脸配软萌性格,一句“姐姐,今天也要吃抓饭吗”直接让弹幕刷成“西域男友在线发糖”。
猫眼数据显示,米热角色话题阅读量2.3亿,把白宇帆的1.1亿远远甩在身后,活生生上演“配角热搜屠榜,主角安静如鸡”。
有人替白宇帆委屈:男主被抢风头,剧本得背锅。
可编剧在研讨会一句大实话道破天机——最早写的确实是四男主平行叙事,平台怕观众“选择困难”,才硬把白宇帆那条线提成主线。
结果“主线”成了最没棱角的角色:家境优渥、性格温柔、厨艺天赋满点,连前女友都夸“你很好”,完美得像餐厅门口那尊招财猫,讨喜却记不住。
反观三位副线,毛病越多,观众越爱:刘芮麟嘴毒心软,高至霆暴躁但讲义气,米热社恐却天生撩人,活生生把“缺点”熬成“苏点”。
更微妙的是,白宇帆本人似乎早预料到这一幕。
杀青后他没参加任何合体综艺,一头扎进《鸣龙少年》演抑郁症少年,又把“收”进行到底。
播出那天,弹幕齐刷“这还是那个厨子吗”,才算给他扳回一局——原来他不是在“让C位”,而是在“换赛道”。
同期,刘芮麟捧回金骨朵“年度突破”,高至霆被军旅导演拉去拍《烈焰青春》,米热直接升级电影男主,各奔前程,谁也没空回头拉群炒CP。
行业把这现象叫“去主角化”,说穿了就是观众不再需要一个完美替身,而是想在一群有毛病的真人里找自己的影子。
白宇帆的“隐身”恰好成了时代注脚:当配角集体发光,主角的任务不再是闪耀,而是把光照到别人身上。
有人担心他会就此“沉没”,可最新消息是他已进组《大江大河3》,继续往正剧里扎。
看来这小子早想明白了——热搜是别人的,戏是自己的,把角色演成“记不住脸”才是最高级的存在感。
所以,下次若在荧幕里看见一个背影安静、台词不多的厨子,别急着换台,那可能是白宇帆又一次“隐身实验”。
至于红不红,他好像真没太焦虑,毕竟观众可以喜欢嘴毒的、暴躁的、软萌的,也会慢慢学会欣赏那个把情绪调成静音的人。
来源:辰东小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