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未能成为第二部《长月烬明》是必然,爆剧难复刻!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1 12:44 1

摘要:昨晚窝在沙发追《水龙吟》,看到第三集突然按了暂停——屏幕里的角色换了第四套造型,领口绣的缠枝莲晃得我眼晕,可她刚才说的那句台词,愣是没记住。想起去年追《长月烬明》时,那敦煌风的飞天袖一飘,我还特意截了图发朋友圈,怎么同是古装剧,这次就没那味儿了?

昨晚窝在沙发追《水龙吟》,看到第三集突然按了暂停——屏幕里的角色换了第四套造型,领口绣的缠枝莲晃得我眼晕,可她刚才说的那句台词,愣是没记住。想起去年追《长月烬明》时,那敦煌风的飞天袖一飘,我还特意截了图发朋友圈,怎么同是古装剧,这次就没那味儿了?

去年追《长月烬明》,最戳我的不是剧情,是那股“敦煌贴”的劲儿。黎苏苏穿的驼色裙,袖口的飞天图案跟莫高窟壁画里的一模一样,连腰带的结都像藻井纹;男主的发冠虽简单,却刻着石窟里的火焰纹。那时候营销虽多,但每次刷到服化图,我都能反应过来“这是敦煌元素”,甚至有人专门搜“飞天袖怎么系”——这就是“标签感”:你一想到这剧,就知道它穿的是啥风格,不是乱堆乐。

可《水龙吟》倒好,把“堆”当成了“融”。昨天刷到某角色定妆照,头上戴了三层发饰:第一层珍珠冠,第二层插五支金簪,第三层还缠红丝带。追更时更夸张,某场戏里她从进门到坐下,光整理头上的羽毛就花了20秒,剧情快进了我还在数她戴了几支簪子。更别说风格杂:一会儿江南水乡的蓝布裙,一会儿西域金饰,一会儿又冒出来敦煌飞天袖——啥都想要,结果啥都没记住。

直到陈瑶演的西方桃出场,我眼睛才亮了:素色衣料,领口只绣一圈细银线,头发挽个简单发髻插支木簪。她站在一群花里胡哨的角色里,像股清风吹过来。印象最深是她跟男主说话那场,没多余装饰,我能清清楚楚看到她皱眉的细节,能听懂她到底在担心啥——这才是服化道该干的事啊:帮角色说话,不是抢戏。

我身边追剧的朋友都说,现在看古装剧最怕“满屏绣”。前阵子某剧里角色鞋底都绣龙纹,结果剧情稀拉,大家看完只记得“鞋好看”,忘了演了啥。其实观众看剧是看“人”的故事,不是看“衣”的展览。你服化再花,帮不了剧情、显不出角色性格,就是花架子——看着热闹,看完就忘。

刚才刷到有人说“《水龙吟》输在没抄对《长月》精髓”,我倒觉得不是“抄”的问题,是“懂”的问题。《长月》懂“敦煌是标签不是全部”,《水龙吟》却把标签当全部,堆了一堆好看的,却忘了观众要的是“有温度的故事”。

其实好剧就像一件舒服的衣服:不用镶金镶银,合身、舒服,能衬出人的气质,才是真的好。你说对吧?

来源:游客2176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