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电视剧还抓马!一审法官调中院无缝衔接审二审,程序正义何在?

西瓜影视 日剧 2025-11-11 13:59 1

摘要:"法官审自己判过的案子,这不是左手打右手吗?"这句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话,最近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真实上演。赵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上诉的合伙纠纷案,二审法官竟然和一审是同一人。这就像足球比赛里,裁判刚吹完上半场,中场休息换个马甲又来吹下半场,你说这球还怎么踢?我

"法官审自己判过的案子,这不是左手打右手吗?"这句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话,最近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真实上演。赵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上诉的合伙纠纷案,二审法官竟然和一审是同一人。这就像足球比赛里,裁判刚吹完上半场,中场休息换个马甲又来吹下半场,你说这球还怎么踢?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审判人员不得再参与该案其他程序的审判",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可偏偏在赵女士的案件中,这位张法官刚从基层法院调到中院,就无缝衔接地继续审理同一个案子,这操作着实让人看不懂。

事情要从2022年说起。赵女士和生意伙伴闹掰后,一纸诉状告到锡林浩特市法院。可一审结果像盆冷水浇得她透心凉——全部诉讼请求被驳回。不甘心的她决定上诉,没想到在收到二审材料时,赫然发现法官名单里有个熟悉的名字:张某。更让她震惊的是,经核实这位张法官就是一审那位,只不过工作调动到了中院。

"这不成了一出法官去哪儿了吗?"赵女士心里直打鼓。她向记者倒苦水:一审时质证辩论权利被剥夺,关键证据不翼而飞,现在二审还是同一位法官,就像让同一个厨师把炒糊的菜回锅再炒,能好吃到哪去?记者调查发现,这出"法官连续剧"确实存在。虽然中院工作人员起初矢口否认,但最终不得不承认这个"巧合"。

法律界对此炸开了锅。付建律师直言,这相当于"让运动员给自己当裁判",严重违反程序正义。我国《民事诉讼法》第45条白纸黑字写着,参与过一审的法官不得再参与二审,就是为了防止先入为主的偏见。就像老话说的"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法官更该懂得避嫌。值得玩味的是,在舆论关注下,法院终于松口同意更换法官,这反转比电视剧还精彩。

这场"法官去哪儿"的闹剧,暴露出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程序疏漏。法官就像足球场上的裁判,最重要的不是站哪边,而是站在公正的中间。如果连最基本的回避制度都形同虚设,老百姓的司法获得感从何谈起?换个角度看,赵女士的遭遇也折射出法治进步的契机——正是群众的监督让问题浮出水面,促使司法机关及时纠偏。当我们为法院最终更换法官点赞时,是否也该思考:如果没有媒体曝光,结果会怎样?司法公正不能总靠"亡羊补牢",更需要把制度的篱笆扎牢。毕竟,老百姓要的不是"包青天",而是一套不依赖个人操守的制度保障。

来源:神秘案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