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开《四喜》我本来冲着蒋欣童瑶飙戏去的,结果被黄明昊一套“木头组合拳”直接劝退,隔壁同事更狠:他把进度条拉成心电图,只跳有黄明昊的地方。
真香定律这次失灵了?
点开《四喜》我本来冲着蒋欣童瑶飙戏去的,结果被黄明昊一套“木头组合拳”直接劝退,隔壁同事更狠:他把进度条拉成心电图,只跳有黄明昊的地方。
豆瓣跌到6.5不冤,一星里一半在骂“僵直”。
我跟风去打一星前瞄了眼评论区,最高赞写的是“看到黄明昊演哭戏我笑了”,毒是毒,但确实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别急着嘲,他工作室倒反应够快,立马发声明请表演老师一对一。
听着诚恳吧?
可爆出来的剧组花絮又打脸:前期戏份没法重拍,后期哪怕进步也救不回早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僵尸演技”。
这感觉就像发现外卖里夹生米,再送一碗新饭也挽回不了第一口的膈应。
中戏郝戎老师一句话把我点醒:流量先得学会“不是演自己”,这句话值三个热搜。
回想咱们平时工作,刚升职那阵子总下意识露绝活,结果团队要的是螺丝钉。
黄明昊无非是把“看我多帅”当成了表演的全部,镜头里只剩偶像包袱,角色却空了。
更有趣的数据来自优酷,他单人片段47%的人点了退出,这数字比烂尾楼还刺眼。
微博网友干脆搞出快进指南,把出现时间标得比课代表笔记都细——别笑,真有人拿这当避坑神器。
片方也怂了,制片人王娟公开认栽:“选角时惦记流量,现在后悔晚三秋。
”后期宣传资源统统往蒋欣童瑶那边倒,海报直接把黄明昊塞角落,仿佛那是个误入片场的外卖小哥。
整件事最扎我的是:观众不再为流量买单。62%的受访人喊出“先演小角色去”,这不是键盘侠逞一时口嗨,是实打实的用脚投票。
隔壁平台已在内测“跳过某人”模式,科技狠活专治各种尴尬脸。
我混过剧组打杂,见过演员开机前一天还在排练室摔杯子背词。
跨界不是原罪,跳过台阶才是。
刘天池说三个月沉浸式训练起步,我看保守了——先把偶像滤镜摔个稀碎再进组,比事后补课强一百倍。
黄明昊这次挨骂,本质是给行业敲了一记大锣:流量再也不是万能通行证。
以后资本想押宝,先得让候选人试镜到脱一层皮,不然等着被观众一键跳过,连热搜都救不了场。
我关掉视频的时候想起一句大实话:潮水褪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下一次开机,选角导演估计会把表演试镜视频钉在项目群里,谁还敢拿着流量数据硬凑,先看看“四喜惨案”再说话。
来源:工业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