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八点,它刚播到第七集,满屏弹幕齐刷“求下架”。有人把1949年的保密局叫回军统,有人把2016年的车检标贴在老吉普上,还有人把枪战拍成漫威。观众不是傻子,一眼看穿剧组把历史当布景板,把谍战当恋爱秀场。
3.5分,五年磨出一部笑话。
昨晚八点,它刚播到第七集,满屏弹幕齐刷“求下架”。有人把1949年的保密局叫回军统,有人把2016年的车检标贴在老吉普上,还有人把枪战拍成漫威。观众不是傻子,一眼看穿剧组把历史当布景板,把谍战当恋爱秀场。
男主第一集就踹飞同僚,第二集端着机枪扫射,第三集和反派妹妹月下告白。弹幕问:这是地下党还是超人?编剧没回答,只让女主保持韩式平眉,口红色号比情报还准。老观众记得,当年《潜伏》里余则成连呼吸都怕暴露,如今《隐锋》男主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主角。
历史顾问形同虚设。1946年已撤销的牌子,剧中挂得比谁都正;中统行动科科长这种官衔,档案里根本找不到。道具更离谱,车牌、报纸、甚至伤妆贴,全像从隔壁现代组借的。五年时间,没花在查资料,全花在热搜词条。
观众为什么愤怒?因为被爽点套路喂怕了。导演以为加个慢动作旋转,再加个对视BGM,就能让肾上腺素代替逻辑。结果智商税收到谍战圈,踩了雷。谍战最值钱的是“怕死”二字,当主角死不了,观众就不会紧张,只剩吐槽能量。
平台也逃不掉。排播表上,它替掉了一部重播老剧,观众刚想怀旧,被新鲜雷剧拍脸。央视八套的微博下,高赞留言只有一句:能换回《风筝》吗?一次草率排片,把多年口碑存额一次性透支。
有人把责任推给流量演员,其实演员只听剧本。剧本把地下党写成恋爱脑,演员再努力也只能瞪眼耍帅。根源在创作室里的KPI:十页剧情里必须有三页高糖,五页高能,剩两页留给广告植入。历史感不能换算播放量,就被最先牺牲。
观众已经升级。六十岁的大爷能指出枪械型号,十五岁的学生能查出档案截图。再想靠老照片滤镜混过去,门都没有。信息差被抹平,糊弄就是找死。再不做功课,你会损失整个圈层;不懂这招,下一个被嘲的就是你。
那还有救吗?有。把恋爱线砍半,给男主加一条“随时会死”的设定,让女主的口红沾灰,让档案室灯管闪到眼疼。把历史顾问请回现场,把道具预算从流量片酬里抠出来。观众要的是“后怕”,不是“爽完就忘”。
《沉默的荣耀》靠查档案写出名场面,《绝密较量》让正反双方智商对等,收视照样破2。数据已经证明,尊重历史不会劝退观众,只会带来长尾收益。平台重播《潜伏》的收视率,比新剧还高0.5,情怀能当饭吃,但前提是值得怀念。
想复制成功,直接抄作业:先让主角犯错,再让组织割断联系,最后让胜利付出血价。三句话,明天就能写进策划案。无脑复制不会丢人,拍脑袋原创才可怕。HR偷偷给的名单里,历史顾问的电话一直躺在第二行,只是多数制片假装看不见。
别再把观众当韭菜,也别再把历史当背景板。谍战剧的魅力是“活下来的不是英雄,是幸存者”。当镜头里终于出现会害怕的特工、会输的计谋、会留疤的伤口,评分自然爬回9字头。五年时间够拍三部好剧,别再把精力花在怎么买热搜。观众的记忆比豆瓣数据库还长,好作品会被反复打捞,烂片只会被截成表情包。
拍剧先问一句:如果明天自己也被困在1949,敢用剧本里的方法活吗?答不上来,就回炉重写。答得上来,镜头自然会颤抖。
来源:孙孙看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