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以真实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再现了解放战争最后的关键时刻,暗流汹涌的台湾岛上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近日,该剧首播收官,而它激起的共鸣和热议还在海峡两岸间回荡。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以真实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再现了解放战争最后的关键时刻,暗流汹涌的台湾岛上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近日,该剧首播收官,而它激起的共鸣和热议还在海峡两岸间回荡。
这是两岸人民共盼统一的真实写照
这部剧不仅在大陆掀起热潮,更跨越海峡“火”到了中国台湾地区。《沉默的荣耀》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原型创作,呈现1949年至1950年间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的斗争事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为实现人民解放、国家统一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尤其对于台湾年轻人,他们对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知之甚少,对于白色恐怖造成的人间惨祸更是闻所未闻。观看该剧引发了他们对于自身“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层次思索,从而主动了解那段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明白了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打破了长期被“台独”言论裹挟的信息茧房。
这段时间,两岸不少普通民众自发来到北京西山无名烈士纪念广场,来到北京福田公墓的吴石、王璧奎墓地,来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吴石故居,来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朱枫故居,来到位于台湾省台北市的马场町纪念公园等纪念地,凭吊先烈、寄托哀思,继承遗志、心向统一。
左图为吴石团圆照,右图为电视剧《沉默的荣耀》里的全家福
用血的教训证实了严守组织纪律的极端重要性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中共台湾工作委员会书记蔡孝乾投敌叛变,党在台革命力量损失殆尽,1100 余名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被屠杀,仅有极少数人侥幸生存下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吴石等战斗在隐蔽战线的英雄暴露身份并被杀害。作为关键人物的蔡孝乾,经受住了长征艰苦卓绝的考验,经受住了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考验,在当时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四面凯歌声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急躁冒进,放松了对敌人的警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赴台工作后,化名“老郑”的他居功自傲,奢侈腐化,私生活不检点,终因爱吃牛排暴露行踪而再次被捕,随即叛变投敌,使党在台组织遭受灭顶之灾。
而反观同时期从事隐蔽战线斗争的沈安娜,凭着机智敏锐,在国民党最要害部门获取大量核心机密;凭着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组织纪律,多次化险为夷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安全到达解放区。
长期担任傅作义秘书的阎又文,是中共地下党员,曾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杰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严守保密纪律,深藏功名,默默无闻地工作,直到1997年去世后,他的共产党员身份才公之于众。
通过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强烈对比,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毛泽东同志“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一至理名言的深刻含义。
用牺牲宝贵生命与家庭幸福书写了家国情怀
在大陆时,吴石官居国民党军“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中将军衔,享受着荣华富贵,因不满国民党的腐败统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解放军提供了大量机密情报,还成功地进行了策反。
本来,福州解放时,他可以留下来迎接胜利,和家人过上安稳的新生活。然而,他按照党组织安排,再次深入虎穴,赴台担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利用合法身份继续提供机密情报,每天都在刀尖上“跳舞”,最终壮烈牺牲。
朱枫是大家闺秀,长期从事地下工作,赴台前本已完成在香港的工作,准备回上海同家人团聚,开启幸福的新生活。接到上级命令后,她以探望在台养女一家的合法身份,只身赴台担任“东海小组”交通员,最终血洒台岛。
当时像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这样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烈、革命志士还有很多,尽管每个人情况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信念,就是期盼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期盼早日结束战乱,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新生活。为此,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白色恐怖中极为艰难地开展地下工作,随时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
当他们身陷囹圄、英勇牺牲后,家人们除了忍受失去亲人、生离死别的巨大悲痛外,在台湾的会受到牵连而入狱、被杀或遭受长期歧视、迫害,在生活上、肉体上、精神上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在大陆的,有的能够享受到烈属待遇,有的则由于各种原因受到质疑、误解,不得不长期忍辱负重。
这些革命英烈、革命志士及其家人们的很多事迹早已尘封、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绝大多数人连姓名都未留下,然而,作为一个英雄群体,他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他们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必将成为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永恒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作者:中玉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家伟
监制:宋明晏
来源:恋曲星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