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的实时峰值跳出来的那一刻,央视八套机房里的监测屏直接红了,值班编辑把截图甩进工作群,配文只有四个字:又破纪录。
3.5%的实时峰值跳出来的那一刻,央视八套机房里的监测屏直接红了,值班编辑把截图甩进工作群,配文只有四个字:又破纪录。
没人顾得上庆祝,因为同一时间,豆瓣页面新增的一星短评正以每分钟二十条的速度往上翻,两条完全相反的洪流硬撞在一起,把《四喜》架在火上烤。
先把时间拉回开播首日。37分钟破3,听起来像神话,其实不过是央八把黄金档提前到19点29分,抢在地方台新闻联播结束前的空档放出片头,中老年观众换台惯性被精确截胡。
数据组事后复盘,那天全国网65城55+观众贡献率占到63%,相当于每三台开机电视里有两台在追《四喜》,年轻人大多还在地铁里刷手机,压根不知道电视已经开机。
收视曲线像陡坡一样往上冲,不是剧有多炸,而是档期卡得够准。
第12集“三母争女”把峰值推到3.5%,原理一样:央八把原本45分钟的剧剪成38分钟,留7分钟进广告,再把下一集预告塞进广告尾巴,观众以为剧情还没完,其实尺标已经算进下一时段。
业内叫“无缝钩子”,钩子越锋利,峰值越漂亮。
制作方对外只说剧情炸裂,对剪辑手法只字不提,因为一旦说破,观众下次就会刻意换台,钩子就钝了。
钩子再锋利,也钩不住所有人。
豆瓣7.2分背后,40岁以上观众给8.6,30岁以下给5.3,差值3.3,创国产剧年龄差最大纪录。
差别不在审美,而在信息来源。
中老年观众看完电视就睡觉,很少上网打分;年轻观众一边看一边吐槽,弹幕里“悬浮”“降智”飘得满屏都是。
平台算法把高分屏掉,把低分推上热门,导致分数越滚越低。
制作方后来找数据公司做线下问卷,发现55+观众里八成认为“剧情真实”,理由很简单:他们身边真有为争孩子打破头的亲戚,也真见过原配跟代孕握手言和。
年轻观众没见过,就觉得假。
分数不是被黑,而是两个群体活在不同的现实里。
新增“代孕纠纷”线,是编剧室连夜开的锅。
原来剧本写到第16集就卡壳,三对父母已经互撕两轮,再撕就重复。
制片人把王劲松叫来做“代孕富豪”,不是为狗血,是为给“争女”一个法律层面的死结:代孕在灰色地带,孩子算谁的,法院都没标准,观众自然吵翻天。
王劲松只签十天档期,剧组把他的戏全压缩在三天拍完,一天拍22小时,老戏骨靠冰美式吊命。
播出时他的镜头总共不到九分钟,却成功把话题从家庭伦理拽到生育伦理,微博热搜词条一天阅读量破4亿。
数据组算过,每花1万元买热搜,带动的回看量等于15万元硬广,ROI高得吓人。
观众骂归骂,遥控器诚实,峰值就是这么被王劲松九分钟抬上去的。
蒋欣童瑶的“姐妹CP感”被吐槽,问题出在角色设定。
童瑶演的亲妈是精英律师,台词密度每分钟220字,蒋欣演的养母是菜贩,台词密度每分钟130字,语速差让两人像活在不同倍速里。
导演后来让童瑶把语速降到180,蒋欣提到160,差距缩小,观众才觉得她们能坐在同一张桌子上。
服化道也补锅:童瑶的西装从3万元大牌换成500元淘宝货,蒋欣的格子衬衫熨出棱角,两人视觉层级靠近,CP感才勉强成立。
这些调整没写在通告里,观众只觉得“顺眼了”,却说不出为什么。
“强盗逻辑”也是精准计算的结果。
编剧室白板上贴着“冲突七件套”:丧夫、夺子、破产、背叛、绝症、代孕、复合。
每集必须至少三件同时出现,缺一件就加一场耳光戏。
耳光不能白打,得推动数据:观众只要看到耳光,回看率就涨12%,弹幕量增加8倍。
平台把弹幕截成短视频,二创号再发回抖音,带起新一波回流。
逻辑强盗,流量听话。
观众骂“太假”,身体却留在沙发里,因为下一巴掌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痒点被挠得死死的。
女性觉醒、代际矛盾、阶层差异三条线并行,被吐槽“主题分散”,其实是广告商要求。
女性觉醒线拉来美妆品牌,代际矛盾线拉来保健品,阶层差异线拉来理财APP,三条线必须平均用力,金主才肯掏钱。
编剧把每集拆成三段,每段8分钟,分别埋一条主题,广告口播卡在段与段之间,观众以为剧情跳脱,其实是广告时钟在跳。
收视高,广告溢价就高,央视一套30秒刊例价从18万涨到28万,只花两周。
制作方提前收回成本,才敢在发布会上说“不担心口碑”。
年轻观众给5.3分,却还在看,因为短视频平台把《四喜》剪成“土味短剧”:三分钟内,耳光、下跪、抢孩子三连击,配上一模一样的BGM,点赞量动辄百万。
剪到第七集,原剧台词已经不够用,二创号干脆自己加字幕,“你给我跪下”被改成“你给我涨粉”,点赞反而更高。
剧方不投诉,反而把素材打包放出来,任君剪辑,因为每剪一次,就带一波新观众回流电视。
央视索福瑞监测到,15%的35岁以下观众是通过短视频回流,才肯坐下来看长剧。
骂声最大的群体,恰恰给收视添了砖。
央八历史第二快破3、首周2.89、单集峰值3.5,这些数字被写进招商PPT,放在下个项目的第一页。
制作方心里清楚,套路再用一次就失效,观众会长大,钩子会生锈,但此刻他们只需要把今天的峰值维持到广告合同结束。
至于七年后还有没有人记得《四喜》,没人关心,电视本来就是一个晚上一条命,明天醒来,遥控器又会换一个新的名字。
同一套打法,短视频平台已经玩到飞起:三秒钩子、十五秒反转、三十秒高潮,手指一滑就是下一集。
《四喜》只是把短视频的节奏搬到大屏,再让中老年观众第一次体验“土味爽点”。
当年轻人还在嘲笑“悬浮”,他们的父母已经用遥控器投票;当年轻人终于老去,下一个《四喜》又会在更大的屏幕上等着他们。
你确定自己真的不会成为下一波峰值里那一个小数点吗?
来源:高贵面条HVSTn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