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为一张起诉书跑断腿,如今手机点两下就立案——这剧把‘法治’两个字拍成了穿越剧。
“当年为一张起诉书跑断腿,如今手机点两下就立案——这剧把‘法治’两个字拍成了穿越剧。
”
刷到《第二十条》里绿漆木门、粮票案卷,弹幕齐刷“破防”。
不是道具多旧,是太真实:1979年,法官借打字机打判决书,错一个字整张蜡纸报废;现在,北京朝阳法院试点“AI书记员”,语音识别98%,庭后十分钟出笔录。
时间差,比剧里任何台词都狠。
剧里家暴戏最扎心:女主被丈夫按头撞玻璃,派出所只给“家庭纠纷”盖章。
弹幕骂“狗血”?
现实更狗血——1995年,全国没有一条法律带“家暴”俩字。
直到2016年反家暴法上线,2024年保护令48小时签发率92%,最快纪录是海南海口,凌晨两点申请人微信上传伤痕照片,清晨六点裁定已出。
剧里那扇迟迟推不开的门,现在被程序一脚踹开。
再看“粮票认罪案”:证据只有口供,法官照样判。
弹幕问“敢拍这么黑?
”编剧回了一句“卷宗就在最高法档案馆,编号1979刑再字第3号”。
现实后续是,2023年国家赔偿报告里,类似证据不足案占37%,新刑诉法干脆把“证据合法性审查”提前到侦查阶段,公安没把录像录全,检察院直接打回。
当年“有口供就能判”,如今“没录像就敢放”,倒了个儿。
最戳人的是结尾彩蛋:老检察官把一本1982年的《刑法》递给徒弟,书页里夹着当年没送出的保护令申请书,已经黄得发脆。
弹幕瞬间淹没——“原来我爸也藏过一张”。
司法部2024年数据,50岁以上人群法律咨询量暴涨280%,大爷大妈终于学会用“移动微法院”把年轻时没敢递的状子补上。
剧里没拍到的下半场,被观众自己演完了。
有人吐槽节奏慢,可真实卷宗比剧更拖沓:1979年一件普通刑案平均要走473天,2024年速裁程序只要10天。
剧里把473天压成三分钟蒙太奇,已经够客气。
真把当年流程拍出来,观众早跑光——那才叫“法治纪录片”,不叫“爆款”。
说到底,拍的不是怀旧,是提醒:别再把“遇事找关系”挂嘴边,现在手机小程序就能写诉状;别再劝被家暴的“忍忍”,保护令比闺蜜劝离管用;别再觉得“有理走遍天下”,证据不合法照样输。
剧里那些眼泪,是给上一代的;弹幕里的“学到了”,是留给下一代的。
绿漆木门早拆了,但门后那束光,终于照到手机屏幕上。
来源:奇幻微风zNP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