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十一凌晨两点,有人还在付尾款,有人已经连刷八部短剧到天亮,平台数据显示,这八部的首日充值总额直接干到2.3亿,相当于一家中型商场一年的营业额。
双十一凌晨两点,有人还在付尾款,有人已经连刷八部短剧到天亮,平台数据显示,这八部的首日充值总额直接干到2.3亿,相当于一家中型商场一年的营业额。
钱砸得这么猛,到底拍出了啥?
把列表挨个点开,发现套路还是那些套路,可节奏快到连喘口气的空隙都不给。
十分钟一集,每集结尾必留钩子,手指还没碰到退出键,下一集自动续上,大脑根本来不及说不要。
刷到凌晨四点的人,第二天顶着黑眼圈上班,嘴里骂着狗血,晚上回家继续点开更新,这就是当代打工人的解压循环。
最先把人勾住的是黑白恋。
男主本是特警,最好的兄弟被黑帮做掉,他脱了警服混进对面,目标只有一个:血债血偿。
结果仇没报完,先和仇家女儿滚到一张床上。
观众一边骂狗血,一边把进度条拉回去重看吻戏。
现实里,谁敢这么玩?
也就屏幕里敢拍,屏幕外敢看。
想喘口气,切到民宿小甜剧。
社畜女主被老板骂到崩溃,裸辞躲去山里,遇到同样躲债的民宿老板。
三个月恋爱契约,每天只干三件事:晒太阳、做饭、亲嘴。
没有房贷,没有KPI,连外卖都不用抢红包。
弹幕刷屏:这不就是我想要的退休生活?
可惜剧终那一刻,手机闹钟响起,明天周一,还得挤地铁。
第三部直接开大。
真千金前脚被退婚,后脚假千金带着她的前任订婚。
真千金转身撩了前任的大哥,也就是集团真正的继承人。
第二天,前任得叫大嫂。
爽点精准踩在女性观众的怒点上:背叛必须付出代价,方式还要加倍奉还。
评论区最高赞:我学不会复仇,看看总行吧。
古代赛道也不示弱。
傻妃嫁丑王,两人互相装废,一个被下毒装疯,一个戴面具遮疤。
洞房夜,各自揣着匕首,结果匕首没拔出来,先把真心掏了。
观众早看腻了一边倒的宠妃剧本,强强互钓才有看头。
数据说话:这部剧上线八小时,站内热度破三万,直接冲进年榜前五。
萌娃剧更是把反套路玩到极致。
原本坏事做尽的恶毒女配,穿成三岁半奶团子,奶声奶气管恋爱脑爹叫哥哥,一路哄着老父亲搞事业。
观众以为要看奶萌日常,结果娃比爹还清醒,抢合同、撕白莲、劝和离,样样拿手。
有人留言:要是当年我妈这么会算,我家早就暴富了。
流放剧本也升级。
女主开局被抄家,押送路上差点冻死,随手推开一扇破木门,竟连接到现代超市。
矿泉水、方便面、暖宝宝往里搬,古人看呆,观众也看呆。
逻辑别深究,爽就完事。
十分钟一集,一集一个逆袭小高峰,弹幕齐刷:别停,我还能再看一百集。
平台后台给出用户画像:80%是25-40岁的女性,六成来自二三线城市,日均追剧时间两小时,付费意愿比长剧观众高出一倍。
原因不复杂。
通勤地铁、午休工位、孩子睡着后的客厅,只有这点时间真正属于自己。
长剧需要耐心,短剧直接给糖,糖里掺点刀子,味道更冲。
有人担心短剧把审美拉低。
可换个角度,它们不过是把旧套路按了加速键。
黑白对立、契约恋爱、逆袭复仇,几十年前港剧就拍过,现在只是十分钟打包送上。
观众不是傻子,知道剧情浮夸,可情绪真实。
被老板骂到想哭,至少屏幕里有人替自己掀桌子。
生活越憋屈,越需要即时爽感回血。
成本也是关键。
一部短剧拍下来,最快十五天杀青,成本几十万,回款周期三个月。
长剧动辄上亿,播完一年才能结账。
平台算得清,创作者挤破门。
横店现在最抢手的是短剧剧组,场景按小时租,演员一天跑三个组,台词全靠提词器。
有人吐槽快餐,可快餐填饱肚子,精致大餐留到周末,各取所需。
接下来只会更卷。
抖音、快手、视频号全在加码,微信小程序也在偷偷试水。
观众被养刁,十分钟没爆点直接划走。
编剧把大纲拆成三集一反转,两集一 cliffhanger,现场写现场拍,边播边改。
有人一夜写完二十集,第二天顶着黑眼圈进组,边拍边骂:观众再这么看下去,我们得把命搭上。
可这就是市场。
谁抓住注意力,谁就能把钱挣了。
双十一过去,还有双十二、春节、情人节,档期排得满满当当。
想不被淘汰,只能继续加料。
黑白恋已经不够看,下一步可能直接让特警爱上AI女反派;民宿甜剧也得升级,老板其实是隐藏首富,还得兼修心理疗愈。
别嫌离谱,下周上线的新片单里,已经有剧组把萌娃、穿越、复仇、甜宠全缝进一部,名字就叫《反派奶团她是满级大佬》。
屏幕外的人,一边骂一边充值。
不是短剧太高明,是现实太磨人。
房租、学费、加班、裁员,每个词都沉甸甸。
十分钟爽剧,就像一口冰镇可乐,知道没营养,可喉咙干到冒烟的时候,只有这一口最解渴。
今晚更新,你续不续?
来源:小源影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