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家庭剧中女主的存在感被严重压缩,主要原因在于剧情设定和角色塑造的偏差,让观众对女主毫无印象。
一部家庭剧中女主的存在感被严重压缩,主要原因在于剧情设定和角色塑造的偏差,让观众对女主毫无印象。
即使她的戏份不少,剧情真正落在她身上的冲突和转变,却几乎没有。
从追剧到后来,反倒是配角们成为焦点,尤其是婆婆和弟弟的塑造,抢走了女主原本应展现的光彩。
这部剧的女主是个怀孕失夫的女性,按理说她应有很好的感情和成长空间。
然而到目前为止,她只是在不断被欺负、忍让,剧中几乎没有展现她的勇气或反抗。
这让人觉得角色还没完全立起来,反而是配角的戏份越来越重。
尤其是那位婆婆,演得很有“气场”,阴阳怪气、嫌弃儿媳妇的场景频繁出现,整个人设变得非常讨厌,却引人注意。
相比之下,男主人设逆天,富二代出身、学霸、还见义勇为,但实际上角色出场时间不长,就匆忙下线,令人觉得浪费。
弟弟的表现更是令人抓狂。
他20岁,却做出幼稚得让人抓狂的事,比如扔蛇、扯女同学的头绳,没有一点家庭教育的味道。
这些配角的突兀和俗套,直接降低了剧情的真实感。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家庭剧的一个老毛病:配角抢戏带来整体效果的缺陷。
女主如果只是忍气吞声,剧情就变得乏味无趣。
相反,如果让她展现出更多性格和力量,就能更好地带动剧情。
然而,编剧偏爱冲突戏,但极端放大配角身上的缺点,反而削弱了女主的存在感,导致主线情感变得脆弱不堪。
观众的期待其实很简单:看一个懂得坚强、敢于反抗的女人。
作为孕妇和家庭支柱的女主,她的成长本应成为剧情的核心,却一直被配角的无脑行为所“绑架”。
一些设定本身很有看头,比如她在困境中自我挣扎,展示出女性的坚韧不拔,但目前的剧情却全在描写她被欺负、受委屈。
这类家庭剧应当让女主展现出“硬气”的一面,让观众看到她在逆境中奋起的样子,而不是一味忍让。
否则,无论剧情有多庞杂、多精彩的配角戏,都无法弥补角色的空洞。
好的剧情,应该通过女主的成长和变化,让观众产生共鸣。
单靠配角制造戏剧张力,只会让故事变得浮躁,失去温度。
家庭剧的魅力在于展现普通人在现实中的挣扎与成长。
角色塑造得失衡,只会让剧集变得苍白无力。
真心希望后续剧情能调整策略,让女主有更多表现空间,让她在困境中站起来,成为家庭和故事的真正核心。
没有角色的真实成长,家庭剧的生命力就会越来越弱。
这也提醒制作方,故事的核心是人物,而不是配角的“作妖”。
来源:奶昔娱乐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