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段被剪成碎片的录音把《繁花》剧组送上热搜,胡歌唐嫣集体失声,官博删评速度比高铁还快。
一段被剪成碎片的录音把《繁花》剧组送上热搜,胡歌唐嫣集体失声,官博删评速度比高铁还快。
删评那一刻,网友已经默认剧组心虚。
屏幕外的人只关心一件事:到底谁被踩了,谁又在踩人。
剧组声明说录音被恶意剪辑,已经报警,却迟迟拿不出完整版。
吃瓜群众不是法官,却懂一个常识:遮得越狠,洞越大。
署名纠纷在影视圈早就不是新闻。
去年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编剧、剪辑、配乐三类岗位侵权案三年涨了两成多,六成是基层创作者败诉。
败诉原因出奇一致:拿不出合同,或合同里压根没写清楚署名顺序。
很多人以为在片尾滚个名字是行业默认,真出事才发现默认不值钱。
录音里提到演员演技差,被剪成连续十几秒的嘲讽。
演员粉丝冲进来护主,路人忙着看热闹,真正该被看见的是坐在角落的小编剧。
小编剧写了十稿,最后字幕里名字缩在角落,字号比免责声明还小。
他要是早签一条白纸黑字,谁还敢把名字挤掉。
有人把好莱坞搬出来当范本。
《速度与激情10》音效师去年曝光内部录音,剧组一边打官司一边补钱,最后把音效组薪酬整体上调15%,还补发署名。
《长安十二时辰》更直接,编剧甩出手稿和邮件,剧组连夜重制片尾,把编剧名字提到第二行。
观众只记得剧情爽,没人关心幕后撕得多难看,但片方清楚:不把合同钉死,下次被撕的就是自己。
回到《繁花》,剧组现在只剩两条路。
第一条路,公开完整录音,做声纹鉴定,谁造谣谁进去。
第二条路,承认前期漏署名,按合同该补钱补钱,该加名加名。
两条路都不丢人,最丢人的是继续删评论。
删一条评论只需要一秒,却会把观众缘直接清零,顺带把主演也拖下水。
胡歌唐嫣这次一声不吭,看似自保,其实最危险。
观众对演员容忍度有限,三次沉默就能让好感度腰斩。
当年某一线女星因剧组欠薪沉默,新剧开播当天被刷一星,理由只有六个字:她当时不说话。
演员不是法官,却得学会在风暴里站队,站对一次就能吃三年红利。
更深的问题是行业开会黑箱。
导演、制片、编剧、演员围一桌,谁说话谁闭嘴全靠资历。
没人做会议纪要,没人录完整音,出了事各执一词。
如果每次开会都同步云端,自动生成文字,谁还敢事后赖账。
技术早就成熟,缺的是愿意被钉死的那只手。
你可能是屏幕那头的观众,觉得这一切离自己很远。
换个角度,把剧组换成公司,把署名换成绩效,把删评换成领导口头承诺,味道是不是瞬间熟悉。
打工人的简历就是片尾字幕,名字被划掉,下一份工作就黄了。
今天不替小编剧吼一嗓子,明天被抹名的可能就是屏幕前的你。
剧组报警没错,但报警不能代替公开。
观众等的是证据,不是警情通报。
如果最后完整录音证实造假,造谣者该拘就拘;如果真有署名被吃,剧组最好连夜买热搜道歉,把名字补到最大字号。
迟到的正义对幕后创作者来说就是一碗馊饭,闻着香,吃进胃就吐。
别再迷信大事化小。
影视圈已经走到观众拿着放大镜逐帧找茬的年代,任何黑箱操作都会被翻出来晒太阳。
合同写一页,麻烦少一半;会议录个音,事后省百万。
把规则钉死在每个环节,比任何危机公关都便宜。
繁花还没开播,花絮先成连续剧。
观众可以等,创作者的青春经不起拖。
今天删掉的评论,明天会变成更响亮的退票。
别让一部可能的好剧,最后只剩一地碎掉的信任。
来源:侠哥影视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