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为甄嬛甘愿赴死,9年后,胧月无意间用茶水打湿了额娘珍藏的香囊,里面显现的东西让甄嬛明白他并非痴情守护,而是另有所图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3 09:20 1

摘要:“苏培盛,”甄嬛的声音变得异常冷静,“你立刻去办几件事。 第一,秘密调查果郡王旧部的行踪,尤其是那些当年和他一起在西北的将领,还有和三阿哥有来往的人,一个都不能漏。 第二,派人盯着三阿哥,他现在虽然被先帝冷落,但保不齐还和果郡王的旧部有联系,一旦发现他有异动,立刻禀报。 第三,去翊坤宫仔细搜查,看看能不能找到香囊上提到的兵符,记住,一定要秘密进行,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额娘,这香囊绣得真好看。”胧月捧着甄嬛手中的杏色香囊,眼神里满是好奇。

九年前,果郡王为护甄嬛饮下毒酒,这香囊成了他留下的唯一信物,甄嬛视若珍宝,九年里日日摩挲,当作深宫之中最后的温情寄托。

可谁料胧月玩耍时不慎打翻茶水,滚烫的茶水浸湿香囊,竟让丝绸下隐藏的东西显露出来,瞬间打破了甄嬛九年来对“深情守护”的信仰。

那东西不像寻常饰物,倒像是藏着秘密的痕迹,让甄嬛心头一紧,曾经以为的生死深情,难道从一开始就藏着不为人知的目的?

这香囊里究竟藏着什么?果郡王当年的赴死,真的是为了守护甄嬛,还是另有谋划?

01

乾隆九年的午后,紫禁城被一层暖融融的日光裹着,连慈宁宫檐角的铜铃都懒得晃动。

甄嬛坐在正殿西侧的窗边,身下是铺着明黄色织金软垫的紫檀木椅,手里捏着个杏色软缎香囊。

香囊约莫巴掌大,边缘缝着一圈浅粉色的绦子,上面绣着缠枝莲纹,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线头,这是果郡王允礼生前亲手绣的。

九年了,软缎的颜色已不如当初鲜亮,边角甚至有些磨损,甄嬛却依旧宝贝得紧,平日里收在紫檀木匣子里,垫着三层真丝锦帕,只有独处时才会拿出来摩挲。

她指尖轻轻划过缠枝莲的花瓣,指腹能清晰触到丝线凸起的纹路。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香囊上,映出细小的绒毛,恍惚间,她仿佛又看到允礼坐在圆明园的柳树下,手里拿着针线,笨拙却认真地绣着这个香囊。

那时他说:“嬛儿,往后我不能常伴你左右,见此香囊,便如见我。”

“额娘!额娘!”殿外传来胧月清脆的声音,伴随着轻快的脚步声,九岁的胧月公主提着粉色宫装的裙摆跑了进来。

她头发梳成双环髻,鬓边插着两支赤金点翠的小簪子,跑动时,簪子上的珍珠流苏晃来晃去,落在肩头轻轻碰撞。

胧月手里端着个白瓷盖碗,碗沿冒着细密的热气,是刚从御膳房取来的雨前龙井。

“额娘,张公公说这茶是今早新沏的,您快尝尝。”

她跑到甄嬛身边,踮着脚尖想把盖碗递过去。

甄嬛回过神,脸上露出柔和的笑意,伸手去接:“慢点跑,仔细摔着。你这孩子,总是这么毛躁。”

胧月却想扑进她怀里撒娇,脚下没站稳,胳膊肘猛地撞到了甄嬛的手腕。

只听“哗啦”一声,盖碗脱手,茶水泼了出来,大半都溅在了甄嬛手里的香囊上。

杏色的软缎瞬间被浸湿,颜色变得深暗,茶水顺着布料往下滴,在明黄色的软垫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像一块难看的疤。

“哎呀!”胧月吓得往后缩了缩,小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大颗的泪珠在里面打转,

“额娘,我不是故意的!我……”

甄嬛的心猛地一紧,下意识地攥紧了香囊。

这是允礼留给她唯一的念想,九年来,她连一丝褶皱都舍不得让它有,如今却被茶水泼得不成样子。

她慌忙拿起桌上的素色绢帕,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香囊上的水渍,动作又急又轻,生怕稍微用力就会把软缎擦破。

就在这时,她的动作突然停住了。

被茶水浸湿的缠枝莲纹下,渐渐显现出一些深色的字迹。

那些字不是绣上去的,也不是用墨写的,像是用某种透明的药水写上去的,平时完全看不出来,一遇水就显了形。

甄嬛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02

如今的甄嬛,是大清朝的圣母皇太后。

先帝雍正驾崩后,四阿哥弘历登基,改元乾隆。

弘历并非甄嬛亲生,他的生母是早已去世的熹妃钮祜禄氏,当年甄嬛为了回宫,认了熹妃为母,借着她的身份重新踏入紫禁城。

这些年,甄嬛凭借着过人的智谋和手腕,一步步扫清障碍,先是斗倒了跋扈的华妃,再是扳倒了阴险的皇后乌拉那拉氏,最后连先帝都被她算计在股掌之中,最终扶持弘历顺利登基。

现在的她,住在慈宁宫,吃穿用度都是顶配。

每天清晨,乾隆都会亲自来请安,朝中的大事小情,弘历也会先禀报她,再做决定。

后宫的妃嫔更是对她恭敬有加,不敢有丝毫怠慢。

她是名副其实的权倾朝野,是大清朝最尊贵的女人。

可只有甄嬛自己知道,这权力巅峰的位置,坐得有多冷。

她身边的人,走了一个又一个。

沈眉庄,她最好的姐妹,为了保护孩子,死在了后宫的算计里;安陵容,曾经的“姐妹”,最后却成了皇后的爪牙,死得凄惨;先帝雍正,那个她曾经爱过也恨过的男人,最后也成了她权力路上的垫脚石。

如今的宫里,她没有真正的亲人,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永远的算计和防备。

胧月是她唯一的慰藉。

允礼,更是她心中最深的牵挂,是她在这冰冷深宫里,唯一保留的人性温度。

甄嬛第一次见到允礼,是在康熙年间的圆明园。

那时她还是个刚入宫的常在,跟着皇后和其他妃嫔去圆明园避暑。

一天午后,她独自在荷花池边散步,看到一个穿着月白色长衫的男子,站在柳树下吹笛子。

男子眉眼温润,气质出尘,笛声悠扬婉转,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后来她才知道,这个男子是先帝的十七弟,果郡王允礼。

那时候的允礼,还不是后来那个手握兵权、心思深沉的王爷,他只是个喜欢诗词歌赋、流连于山水之间的闲散王爷。

他对皇位没有兴趣,只想过安稳自在的日子。

甄嬛和允礼的交集,是从她离宫修行开始的。

当年她因为误穿了纯元皇后的旧衣,被先帝禁足在碎玉轩,后来又怀着孕,万念俱灰之下,选择了离宫,去甘露寺修行。

甘露寺的日子很苦,不仅要做粗活,还要受其他尼姑的刁难。

就在她最难熬的时候,允礼出现了。

他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她的消息,经常偷偷来看她,给她送吃的、穿的,还帮她解决了很多麻烦。

有一次,甄嬛感染了风寒,高烧不退,甘露寺的住持不仅不给她请大夫,还说她是“不祥之人”,要把她赶出寺去。

是允礼冒着大雨,连夜把大夫请到甘露寺,还守在她床边,照顾了她一整夜。

那时的甄嬛,心已经死了,对爱情、对未来都没有了期待。

可允礼的出现,像一束光,照亮了她黑暗的生活。

他对她说:“嬛儿,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会护着你。”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甄嬛的心里生了根。

后来,甄嬛为了给父亲报仇,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不得不选择重回紫禁城。

她知道,一旦回宫,她和允礼就再也不可能了。

可允礼没有怪她,依旧默默守护着她。

他会借着给太后请安的机会,偷偷给她递纸条,告诉她宫里的危险;

他会在她被华妃、皇后刁难的时候,暗中收集证据,帮她解围;他甚至会在她思念孩子的时候,偷偷把胧月抱来,让她见一面。

甄嬛一直以为,她和允礼之间的感情,是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

直到九年前的那个夜晚,她才知道,这份感情,需要用生命来守护。

那时候,先帝已经察觉到了允礼对甄嬛的心思,也开始忌惮允礼手中的兵权。

先帝故意把甄嬛叫到养心殿,给了她一杯毒酒,让她亲手喂给允礼。

先帝说:“今日,你要么亲手杀了他,要么,你们俩一起死。”

甄嬛跪在地上,哭着求先帝放过允礼,可先帝心意已决。

那天晚上,甄嬛把允礼叫到了碎玉轩。

她看着允礼,心里像刀割一样疼。

她想告诉允礼真相,想让他快跑,可她不敢,她知道,只要她敢说一个字,不仅允礼会死,她的家人、她的孩子,都会受到牵连。

允礼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看着甄嬛,眼神依旧温柔:“嬛儿,你有心事?”

甄嬛强忍着眼泪,摇了摇头:“没有,就是想请你喝杯酒。”

她把毒酒递到允礼面前。

允礼没有犹豫,接过酒杯,看着甄嬛,笑了笑:“能和嬛儿一起喝酒,是我的荣幸。”

毒酒发作得很快,不过片刻,允礼就倒在了地上。

他看着甄嬛,嘴角还带着笑意,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香囊,就是甄嬛现在手里的这个杏色软缎香囊。

允礼说:“嬛儿,这个香囊,是我亲手绣的。你带着它,就像我一直在你身边一样。”

这是允礼说的最后一句话。

允礼的死,成了甄嬛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了她政治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因为允礼的死,先帝对她的猜忌少了很多,她也借此机会,一步步积累势力,最终扳倒了皇后,扶持弘历登基。

九年来,这个香囊一直陪伴着甄嬛。

无论是在她睡不着的夜晚,还是在她遇到困难、感到无助的时候,只要摩挲着这个香囊,想到允礼的深情,她就能重新获得力量。

她以为,这个香囊,是允礼对她最深的牵挂,是他们之间最纯粹的爱情证明。

03

甄嬛把香囊举到眼前,凑着窗外的日光仔细看去。

字迹有些模糊,还断断续续的,但能辨认出几个字:

“玉碟”“兵权”“翊坤宫”“三阿哥”。

这些字像一把冰冷的针,狠狠扎进了她的心里。

玉碟是皇室宗谱,兵权是朝廷命脉,翊坤宫是华妃旧居,三阿哥是先帝的长子,这些与“深情”“思念”毫无关系的词语,怎么会出现在允礼给她的香囊上?

甄嬛目光死死盯着香囊上的字迹,手指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九年了,她一直把这个香囊当作精神支柱,当作允礼跨越生死的深情证明,可现在,这突如其来的字迹,却像一把锤子,把她九年来的信仰砸得粉碎。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翻来覆去地看,

除了那些能辨认的字,还有一些字迹被缠枝莲纹挡住,或者被茶水浸得太模糊,根本看不清。

她走到案前,倒了一小杯温水,用毛笔蘸了点水,小心翼翼地在香囊上未浸湿的地方轻轻涂抹。

随着水渍慢慢蔓延,更多的字迹显现了出来,虽然还是断断续续的,但能拼凑出大致的意思。

甄嬛的心跳越来越快,手也抖得更厉害了。

她看着那些字迹,脑海里一片混乱,无数个疑问在里面盘旋:

允礼为什么要在香囊里藏这些字?这些字是什么意思?他当年对她的深情,难道都是假的?

窗外的日光渐渐西斜,殿内的光线暗了下来,甄嬛却浑然不觉。

她坐在案前,手里拿着那个香囊,像一尊雕像一样,一动不动地坐了很久。

甄嬛把殿里的宫女和太监都打发了出去,只留下了苏培盛。

苏培盛是先帝的老人,后来一直跟着甄嬛,对她忠心耿耿,办事也稳妥。

甄嬛把香囊放在案上,对苏培盛说:“苏培盛,你看看这个香囊,上面的字迹,你认识吗?还有,你知道哪里有能让这些字迹更清晰的办法吗?”

苏培盛躬身走到案前,小心翼翼地拿起香囊,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字迹。

他跟着先帝和甄嬛多年,见过的密信、暗号不计其数,对这些东西也有些了解。

“回太后,”苏培盛放下香囊,躬身说道,“这些字迹看起来像是用‘水显墨’写的。

这种墨是用特殊的药材制成的,平时写在纸上或布上,完全看不出来,一遇水就会显形。

要想让字迹更清晰,只需用温水轻轻擦拭,再用宣纸吸去水分,字迹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不过这种墨很容易褪色,一旦干燥,字迹就会变得模糊,所以得尽快处理。”

甄嬛点了点头:“那你立刻去准备温水和宣纸,动作轻一点,别损坏了香囊。”

“奴才遵旨。”苏培盛躬身退下,很快就端着一盆温水和一叠宣纸回来了。

甄嬛亲自接过温水和宣纸,小心翼翼地用毛笔蘸了点温水,在香囊上轻轻擦拭。

随着温水的湿润,香囊上的字迹越来越清晰。

她又用宣纸轻轻吸去香囊上的水分,那些原本模糊的字迹,渐渐变得清晰可辨。

甄嬛一边擦拭,一边仔细辨认着上面的字。

慢慢地,一句完整的话显现了出来:

来源:策略喜舞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