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八黄金档新剧《四喜》开播三天收视从3.1跌到2.4,豆瓣短评区满屏一星,点进去最先刷到的不是剧情吐槽,而是六十五岁的老演员许娣被截图做成表情包,那张放大到失真的脸配着一句“吵到头疼”被转发了二十多万次。
央八黄金档新剧《四喜》开播三天收视从3.1跌到2.4,豆瓣短评区满屏一星,点进去最先刷到的不是剧情吐槽,而是六十五岁的老演员许娣被截图做成表情包,那张放大到失真的脸配着一句“吵到头疼”被转发了二十多万次。
很多人记得她演过薛甄珠,那个踩着高跟鞋给闺女抢男人的上海丈母娘,当时弹幕全是“这妈带劲”。
现在同一拨观众在《四喜》里看见她出场就集体皱眉,原因简单:嗓门更大、眉毛更高、拍桌子频率升级到每集六次,连安慰儿媳妇的温情戏也靠吼,把深夜客厅活生生变成早市。
有观众统计,她出场十分钟里音量没低于七十分贝,手机外放能直接把睡着的孩子吓醒。
戏曲科班出身是许娣的老标签。
评剧舞台上,一个亮相、一个顿足必须让最后一排观众看清,这套功夫搬到电视剧里却变成灾难。
镜头怼到脸上,毛孔都看得见,再甩袖再瞪眼就显得夸张。
影视表演需要把力量收回去,她却习惯外放,像把大锣搬到卧室敲,谁受得了。
更尴尬的是对手戏。
同组的周游演失意女婿,一场餐桌戏里他低头沉默,只用嘴角抽了两下,弹幕齐刷“窒息”。
镜头一切,许娣拍案而起,嗓子劈叉,观众刚酝酿好的心酸瞬间破功。
两种表演体系同框,差距被放大到刺眼。
有人翻出她近三年角色:从《我的前半生》到《我的后半生》《大丈夫》《快乐老人》,人设全是刀子嘴母亲,动作路径一模一样——叉腰、瞪眼、吼完再哭。
观众的记忆被重复摩擦,再好的滤镜也磨花。
白玉兰提名是八年前的事,资历不能当终身饭票,市场只看当下交付。
剧组也有责任。
导演若在现场喊停,要求重来一条收着演,也许不至于此。
但资本抢档期、平台催更新,老人戏被当成收视保险,没人敢提意见,结果一起翻车。
播出后官博装死,把锅甩给演员,评论区彻底失控。
观众不是仇老,是仇偷懒。
吴彦姝八十三岁还在学新东西,拍《妈妈!》时每天对着镜子练手指颤抖,细节精准到指节先动还是手腕先动。
许娣的问题不是年龄,是停止更新。
她把自己封装在安全模板里,一用再用,直到观众厌倦。
流量明星都在卷体验派,张颂文为演鱼贩蹲菜市场三年,王传君为病人角色每天只睡四小时,瘦到脱相。
老演员若躺在舒适区,照样会被市场教育。
观众进步速度比镜头变焦还快,套路一眼看穿。
戏曲转影视的成功例子也有。
何赛飞当年也唱小百花,后来把舞台范儿拆掉,从《大宅门》到《白鹿原》,台词能轻到像耳边吹风,照样让人起鸡皮。
她接受采访说过,自己花了五年时间重新学呼吸,每天对着监视器找缺点。
许娣缺的就是这一步自我拆解。
接下来还有九集没播,如果继续按现有剪法,评分跌破五分只是时间问题。
对许娣而言,这次群嘲是一次迟到的警钟:要么报个表演进修班,把影视剧的呼吸节奏重新练;要么干脆回舞台,那里需要她的锣鼓点。
市场冷酷,却也公平,只要拿出新东西,观众照样买单。
对行业也是提醒。
别把老演员当万能胶,角色合适比资历耀眼更重要。
导演敢不敢在片场说“这条不行”,编剧愿不愿为老面孔写新人物,平台能不能给创作留时间,都是决定口碑的关键。
所有人一起偷懒,最终就是集体献丑。
屏幕前的你如果也在追《四喜》,可以留意后面几集她的音量有没有降低,动作有没有收住。
若还是原配方,建议直接关声音看字幕,至少能保住对薛甄珠的最后一点好印象。
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信任,就像一次性水杯,捏扁了再也回不去。
来源:都市霄霄追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