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句话把锅甩给了钱,却把观众的怒火彻底点燃——大家本来等的是一场盛唐绮梦,结果等来的是纸片人和塑料假山。
“山河枕”豆瓣跌到4.2分那天,热搜榜第一却是#原著作者哭了#。
剧组赶紧出来解释:特效没崩,只是“预算超支做了取舍”。
一句话把锅甩给了钱,却把观众的怒火彻底点燃——大家本来等的是一场盛唐绮梦,结果等来的是纸片人和塑料假山。
古偶剧的底线被一次性拉到脚踝。
更扎心的是,行业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古装剧备案量直接砍了三分之一。
平台买片经理私下吐槽一句大实话:“山河枕这种主演拿走六成预算的玩法,我们玩不起,也不想玩了。
”
当古装把路走窄,武侠正在悄悄加码。
《水龙吟》第15集“血池大战”烧掉800万元特效的当晚,微博广场上吵成两拨人:一拨指着罗云熙羽毛加身的造型骂“杀马特”;另一拨把播放键按烂,只为看那10分钟火光四溅的打斗。
服装大佬叶锦添一句“过度装饰”像戳破气球,但片方一句“年轻人爱看”让争议瞬间落地——数据会说话,弹幕里刷的最多的词不是“丑”,是“燃”。
武侠的终极使命不是复刻江湖,而是把流量拉进怀里。
不过武侠也有隐痛。
同样班底,《水龙吟》拍摄周期比《长月烬明》少了四成。
武术指导在朋友圈发了一句“时间紧,动作只能做减法”,配图是凌晨三点还在吊威亚的摄像师。
观众看到的是800万的爆裂火花,看不到的是文戏只用了28天拍完。
悬疑阵营里的《树影迷宫》选择另一条路——廖凡演侧写师,专业瑕疵被法律大V拎出来挂了一天,结果豆瓣涨到8.9分。
因为30岁以上的观众第一次在剧中看到犯罪心理报告书上密密麻麻的标记,那种“这哥们是真干过这行”的感觉,比完美犯罪更勾人。
平台数据显示,58%的付费会员是看完这一集才开的年费。
最稳的还是《新闻女王2》。
广告植入太多被投诉27次,实时收视却飙到3.21%,创港剧今年纪录。
TVB高层一句“广告是媒体生存方式,和剧情冲突就是冲突本身”,被网友封神为年度最刚回应。
剧情里AI换脸诈骗案播出当晚,香港警务处 cyber security 的答疑热线被打爆。
记者协会拉剧组主创搞了场“真假新闻直播”,把热度从娱乐版烧到社会版。
第三季未拍先红,佘诗曼一句“新媒体时代的转身会更血腥”,已经吊起所有人的胃口:下一场流量战争,可能真的要见血。
四台戏,四条路,指向同一个终点:观众再也不为好听的口号买单。
古偶要真华服,武侠要真拳脚,悬疑要真犯罪,职场剧要真职场。
当平台账簿里的数字越压越紧,流量泡沫破裂后的空地,只剩一个通行证——内容必须真刀真枪。
结尾回到开头那把火:《山河枕》的主演片酬占比图在行业小范围疯传,有人说这是杀鸡儆猴,也有人说是照妖镜。
但所有制片人达成一个共识——再按这个比例砸钱,明年古装可能连备案号都拿不到。
所以问题根本不是“钱不够”,而是“钱去了哪里”。
观众把遥控器握在手里,最终投票的永远不是流量,而是那张写着“诚意”二字的底牌。
来源:潜龙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