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石将军、东海小组以及75年前在台湾牺牲的千余名隐蔽战线英烈,他们以生命践行信仰,在黑暗中寻找光芒,这沉默的荣耀,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今天,这样一部用心、用力、用情打造文艺作品让更多人得以看到这份沉默的无比荣耀,进而追思,进而追随。
苏墨
下了好几次决心,终于看完了《沉默的荣耀》。之所以不忍看,是因这部由真人真事、实名实地为依据拍摄的电视剧,太震撼人心了。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若如此,便如此”“战友们,能够跟你们并肩作战,一起赴死,我很荣幸”……
《沉默的荣耀》里,吴石将军的坚定意志与果决行动,一次次让我泪流满面。
吴石将军、东海小组以及75年前在台湾牺牲的千余名隐蔽战线英烈,他们以生命践行信仰,在黑暗中寻找光芒,这沉默的荣耀,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今天,这样一部用心、用力、用情打造文艺作品让更多人得以看到这份沉默的无比荣耀,进而追思,进而追随。
这些天,从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吴石夫妇的合葬墓,到福州的吴石故居、宁波的朱枫故居,再到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等烈士遇害的台北马场町,人们对先烈们的感念不断。
还有一组数据:9月30日,《沉默的荣耀》在第九个“烈士纪念日”于CCTV-8和爱奇艺、咪咕视频首播,上线后,微博、抖音主话题播放量超26亿次,35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55%,实现了78%的完播率,累计触达观众超10亿人次。
热播与余音证明,在今天,崇尚英烈精神和英雄主义仍然是筑牢民族灵魂、凝聚奋进力量的现实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精品依然能够在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谍战剧是十分红火的题材类型,已经诞生了《潜伏》《悬崖》《黎明之前》等大量经典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想要拍出新意已然很难,想再次震撼到观众更难。而《沉默的荣耀》选择了不“演”故事,而是“塑”信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何天平在该剧研讨会上评价该剧:“为历史的忠骨还魂,为沉默的荣耀发声。”它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以真立剧、以情塑人,进而搭建起一个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对话通道。这部剧不仅属于那段沉默的历史,也属于每一位被它打动的观众,更属于未来所有愿意秉承这份真诚去创作的创作者,而这正是《沉默的荣耀》留给国剧市场最珍贵的荣耀。
剧集直击英雄牺牲的悲剧内核。了解历史的观众不忍看到悲剧的结局,很多网友表示,“需要足够的勇气打开剧集”。但英雄的伟大从不是活下来赢了,而是明知输仍要战。观众也从不因为知道故事情节发展就弃剧,而是会因为赤诚的创作、精良的制作而一看再看。
在业内看来,该剧成功的意义还在于打破了行业真人真事难拍的困局。真实是这部剧的根,但它没有陷入复刻档案的误区。而是采用大事不趋,小事不拘的创作方法,让逻辑真实的虚构细节成就纪实大戏。《沉默的荣耀》再次证明电视剧的魅力和职责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是用艺术手法再现历史的真实。
“我们走的路或许没人知道,但每一步都朝着光明。”这是剧中吴石将军的剖白,但这句话也适用于文学、影视剧、舞台艺术等艺术领域。我们是时候去反思对小情小义、自我感受的过分追求了,作为创作者要心怀家国大义,让我们的伟大英雄、伟大人民成为主角,讲好一个个伟大而平凡的故事,让为民族、为人民、为祖国付出巨大的牺牲的英烈被看到,让他们的精神能感召一代代人投身报国。我想,今后若能有更多的《沉默的荣耀》涌现,那便是文艺的荣耀。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