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俞乐山出狱那天,竹没去接,只在厂门口挂了一条红绸,风一吹,像替她把这些年的委屈都抖干净。
“俞乐山出狱那天,竹没去接,只在厂门口挂了一条红绸,风一吹,像替她把这些年的委屈都抖干净。
”
这条弹幕刷爆屏幕时,我正陪我妈追剧。
她忽然按暂停,指着电视里那件的确良衬衫说:“当年你爸也托人从广州带过一件,58块,顶他仨月工资。
”一句话,把我拉回1990的筒子楼——那股樟脑丸混着米饭味,和剧里一模一样。
编剧够狠,把“穷”拍出了味道:竹第一次高考落榜,蹲在巷口啃冷馒头,渣子掉在准考证上,她拿手背抹,越抹越脏。
观众弹幕飘过一句“我姥说,那时真有人把准考证当草纸”,瞬间3万赞。
贫穷不是滤镜,是卡在喉咙里的馒头屑,咽不下,吐不出。
更扎的是白玉飞。
她踩着前妻的命上位,镜头没给血腥,只让她在雨夜拆信,信纸被雨水泡烂,“死亡证明”四个字晕成墨团。
下一秒,她抬头冲镜头发笑,像把观众也拉成共犯。
微博热搜词条#白玉飞我怕#阅读量3.2亿,底下最高赞评论只有七个字:“她像我妈的闺蜜。
”现实里,真有阿姨被闺蜜坑了房子,留言说:“看剧那晚,我把对方微信拉黑了。
”
最意外的是王潇。
当年打架被开除的小混混,蹲监狱时抱着《无线电》杂志啃,出狱那天,狱警塞给他一张3.5寸软盘。
镜头一转,1993年中关村尘土飞扬,他推着二八大杠,后座绑着组装电脑,吆喝着“兼容机五千八”。
我妈看到这里忽然乐了:“这不就是你王叔?
当年他租我家煤棚卖键盘,现在给闺女在北京买了三居室。
”现实比剧本更离谱,但剧本把离谱拍成了“原来如此”。
老戏骨张志坚那场病床戏,弹幕集体破防。
盛必捷插着氧气管,对女儿说:“我干涉你,是怕你走弯路,可弯路也是路。
”一句话,把“父母控制欲”拍成了“怕”。
我姑看完连夜给表姐打电话,母女俩哭了四十分钟——表姐当年被拆散的初恋,如今成了她公司副总。
生活没给过和解镜头,但剧里替他们圆了。
剧播完,淘宝“的确良”搜索量暴涨420%。
我凑热闹下单一件,到货发现料子闷得慌,穿一次就挂闲鱼。
评论区有人留言:“买的不是衣服,是给我妈一个交代。
”一句话,把消费拍成了扫墓。
更魔幻的是,教育部把“高考恢复”片段搬进课堂。
历史老师放完片,让学生写观后感,结果全班42人,38个写了“原来我妈逼我读书,是因为她当年没资格”。
老师把截图发抖音,点赞破百万——原来“理解”也能批量生产。
剧组趁热官宣纪录片,说要扒7个真实原型。
我盯上那条“竹的原型是编剧母亲”的爆料,忽然想起:当年我妈也落榜两次,后来揣着20块钱扒火车去广州,在服装厂踩了十年缝纫机。
我问她:“你咋没写成剧本?
”她正洗碗,头也不抬:“活都活过来了,还演啥。
”
剧终那天,收视率破3。朋友圈刷屏一句台词:“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但有很多白受的累。
”我改了下,发出去:“累不是白受,是留给后来人当彩蛋。
”底下一条评论获赞最高:“看完剧,终于原谅了当年没混出人样的自己。
”
现在,梁川市把旧厂房改成打卡点,门票60,送一瓶北冰洋。
我妈不去,说:“真厂房我待够了,现在就想看空调房。
”我替她报名老年大学摄影班,第一节课作业是拍“改革开放40年”。
她拍了家里那台牡丹牌双缸洗衣机,配文:“它没坏,是我先累了。
”
剧的热度会散,但洗衣机还在阳台转。
就像剧里那句旁白:“风往北吹,人往前趔趄。
”趔趄就趔趄吧,反正没人能一直站在原地。
来源:巴山楚水凄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