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央视当众点名&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31 21:17 1

摘要:2025年10月23日,央视网文娱把已收官半年的《蛮好的人生》列入重点推荐,直接扭转“烂片”争议,孙俪的表演被正名,张艺谋关于她“努力且台词扎实”的评价也因此更被认可

2025年10月23日,央视网文娱把已收官半年的《蛮好的人生》列入重点推荐,直接扭转“烂片”争议,孙俪的表演被正名,张艺谋关于她“努力且台词扎实”的评价也因此更被认可

圈里人都知道,孙俪离开片场就像关机,聚会少,应酬少,能不出声就不出声,常被说“有点不合群”

说白了,她把时间花在戏上,其他事能退就退

她的经典古装角色太深入人心,“娘娘”这个称呼像标贴,一贴十来年不掉,喜欢的人叫得亲切,不喜欢的人就说她被定型

争议的源头不复杂:她从古装转到现实题材,观众却还想看过去的气质和火花,结果一看到《蛮好的人生》里她和男主的气场不“甜”,便有人认定是“演技退步”

这部剧讲保险行业和女性成长,她演的胡曼黎经历感情失意后在职场重整旗鼓,是那种把牙一咬、把事一抓的务实型女强人

换句话说,戏的重点不在“爱而不得”,而在“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生活”,节奏和色调自然更克制

真正的拐点发生在10月23日,央视网文娱发文力荐:《蛮好的人生》“用细腻的叙事展现当代女性力量,演员演技在线,极具感染力”

这句话不是模棱两可的点赞,而是清晰地站队现实题材与表演质感

更扎心的是,很多此前被“CP感”带节奏的人,在这条推荐后重新去看戏,才发现孙俪的强弱收放和职业状态的细节,都在角色的呼吸里,而不是在对手戏的“眼神拉丝”里

舆论的风向随之改变:有业内人士提到,平台的权威推荐像一只指针,把讨论从“甜不甜”拉回到“演得准不准”

网友里也出现了新的讨论口径——不是问“像不像娘娘”,而是问“胡曼黎的选择合理不合理”

这才是现实剧应该被观看的方式

张艺谋之前的评价也在这时被再次翻出:“孙俪很努力了,不是说一般努力,孙俪那个台词,绝对提前背过,而且熟练”

有时候一句话要等到合适的时机才有人愿意听进去

台词不是背就完事,还要在复杂的职场场景里自然地落地

这点上,《蛮好的人生》里她处理专业术语和沟通场景,确实不别扭,也不端着

导演汪俊在今年10月接受采访时说:“胡曼黎这个角色非孙俪不可”

这话直白,但并不夸张

他谈到孙俪“狠”与“柔”的切换,像有人在台面上摁住局面,台下面又能抚平人心

角色需要这种分寸感,过了就硬,少了就飘,她拿捏得稳,这是职业熟练度带来的安全感

当然,话说回去,“角色固化”的争议不是一天两天

很多人提到六小龄童老师

“孙悟空”几乎成了他后续所有尝试的影子,这种标签的力量强到可以包住一个演员的完整人生

林青霞的“东方不败”也是,转身成了经典,但后续片方的邀约几乎都指向中性形象

她自己都说过那是一次“封印”

这些例子让我们理解一个现实:当一个角色成为大众记忆的符号,演员要从符号中脱身,需要时间,更需要新的好角色来替换记忆

说到底,选剧和行业风向本身也在变

《2025及以后5年中国影视剧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显示,现实题材备案占比达68.9%,古装剧缩至15.2%,政策对现实题材的扶持在持续加码

这意味着观众将更频繁地面对普通人的故事,面对不那么戏剧化但更贴地的情绪

同一份报告估测,2025年中国影视剧市场规模约5500亿元,网络剧市场突破3000亿元,占比超55%,而AI应用正把制作周期至少缩短20%

当行业把速度和质量同时往前推,演员的“快适应”和“慢打磨”会形成新的职业要求,有人能跟上,有人会被落下

从监管口径看

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也很清楚:2024年涉及民生教育、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的剧集过审率达94.6%

价值导向明确,现实意义优先,平台的推荐更愿意投到这类作品上

于是我们看到

怀旧风潮之外,很多已收官剧集通过片段翻红、权威推荐二次传播,把口碑再次发酵

《蛮好的人生》这次回潮就是一个标本,题材正确、价值稳定,才有耐看度

说回孙俪

她并非不爱尝试——入行早期就演过警察,也拍过偶像剧和母亲角色,都是从清纯、职业到家庭的不同线

中途被“娘娘”压得太稳,新的选择自然会更谨慎

有人拿音乐人三宝在节目里的那句“她不是一个好演员”来做论据,我更多把它当成另一个角度的提醒——观众对演员的期待也是一座围城

如果对“突破”的定义只有类型上的完全翻盘,那就忽视了在同一赛道里加深密度的价值

现实题材需要的是把普通人的每一个犹疑和果断演得清楚,不是靠一个身份标签去“换装”

镜头外的她其实并不神秘

《蛮好的人生》开机那会儿在苏州,工作人员在社交平台发了一组她剪头发的照片

小店不大,卡其色防护袍一套上,人就静下来了

她穿米色打底衫、直筒水洗牛仔裤,坐在椅子上时裤子的线条还挺利索

剪完,她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嘴角往上挑了一点点,像在给自己打个小分

换上草绿色外套后,又去另一个镜子前试着抻了抻袖口

工作人员不知道说了句什么,她笑到腰都弯了,那种一下子松开的笑,带着轻轻的喘气声

付钱出门前,还被拍了两张近距离的口罩照,眼神是亮的,连店里的灯都没那么亮

这些小瞬间让我挺感慨——一个演员的日常没有光环,但有秩序,有一种悄悄的自我要求

她“低调”的背后,是把精力放在角色上,不在社交场上放烟花

有人说这不合群,我更愿意叫它“合自己的群”

当行业转向现实主义,演员的无形功课会更重

台词的准确、职业的肌理、情绪的克制,都是沉默的活儿

而沉默,在这个时代其实不容易

这次央视的推荐好像一个节点

它把争议从情绪化拉回到专业层面,也给观众一个重新审视的入口

更长远看

当现实题材成为主流,演员的转型路径也许不是“从A跳到B”,而是“把A做到极致,再自然地延伸到C”

孙俪的这次“被点名”,不是一次风波,被动的那一面远不如主动的那面重要:她在镜头里把胡曼黎的坚硬与温软都交代清楚,在镜头外把自己的生活折叠整齐

我更关心的是下一部戏怎么走:是继续把现实题材里的女性写深一点,还是找一个截然不同的类型来“破圈”?

在行业追求高质量与多元化的同时

观众的审美也在调整——不再只看“燃”和“甜”,开始在“准”和“稳”上计较

这对演员而言是挑战,也是机会

到头来,“不合群”不是问题,不能把戏演到心里才是问题

这次风向变了,不是靠一句口号,而是靠作品本身的能量

如果一部戏能让人重新对现实有点耐心,对生活有点热爱,那它值得被看见,演员也值得被相信

来源:琦琦娱乐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