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踩油门,腾讯视频缘何突然向 “短” 狂飙?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31 20:29 1

摘要:继启动“腾讯视频AI创作大赛·i短剧”,以高达120万元的总奖池面向全社会创作者发出共创AI短剧邀约后,腾讯视频再放大招——正式上线竖屏短剧剧本合作开放平台,宣布将以“全链路收稿孵化+多维度激励赋能”为核心,为创作者提供高效、透明、开放的剧本合作合作模式,并给

两弹连发。

继启动“腾讯视频AI创作大赛·i短剧”,以高达120万元的总奖池面向全社会创作者发出共创AI短剧邀约后,腾讯视频再放大招——正式上线竖屏短剧剧本合作开放平台,宣布将以“全链路收稿孵化+多维度激励赋能”为核心,为创作者提供高效、透明、开放的剧本合作合作模式,并给出了最高单本22万元的奖励扶持。

诚然,腾讯视频的向“短”野心早已昭然若揭,今年以来也是动作频频。

从年初将长剧预算中10%-20%的低效部分转移至横屏短剧开发,到将“十分剧场”焕新为“十分短剧”并全面升级横竖屏短剧的合作策略,再到邀请20+头部短剧艺人共同开启自己的2025首届短剧节,腾讯视频已然为自己的短剧生态构筑起了相对坚实的地基,并且也赢得了不俗的收获。

据云合数据,今年1-8月,腾讯视频上新短剧公开票房(截至2025.9.9)达2.69亿元,以绝对优势领跑长视频平台。与此呼应,在云合2025Q3上新横屏短剧破百万分账票房榜上,腾讯视频独播项目占比高达75%。

但即便已有铺垫,此番“急加速”还是迅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让人不禁心生好奇,在长视频侧已取得领跑地位的背景下,腾讯视频还要如此猛踩油门,源于什么?又为了什么?

诱因

《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已突破634亿元,用户规模达6.9亿,覆盖68.4%的网民,且用户结构正在从年轻群体为主向全年龄段渗透,行业成长势能愈发强劲。

而在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上,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又透露了一个更重磅的消息:根据红果最新调研,行业今年正加速向千亿级市场规模迈进,若发展顺利,年内便可能触及千亿门槛。

也就是说,短短一年时间,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实现翻倍增长。故事的另一侧,官方层面的动作也正为行业发展持续赋能。

在10月中旬举办的“2025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现场,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中心接连发布“中国视听大数据微短剧大屏播出指数”、《精品微短剧创新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马栏山微短剧智能服务平台”等多个行业报告及创新项目,进一步夯实了微短剧的主流市场地位。

微短剧这块“蛋糕”正变得愈发诱人,但与此同时,“蛋糕”之争也随之进入了更趋激烈的新阶段。

在腾讯视频两弹连发前不久,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正式启用上线,并火速发布了首个短剧政策——“万象短剧”计划第二期,在首期的基础对剧本评级、激励金额等都做了进一步提升,还通过新增“特评作品”选项对一些特殊作品题材进行扶持覆盖。

几乎是同时,红果短剧开始尝试深度融入抖音电商的生态体系,以“搜同款”开启短剧带货内测,用户无需跳转至抖音,只需点击“搜同款”的提示即可在红果站内完成购买。

目前,该功能已几乎覆盖站内所有内容类型。

从内容供给的源头把控到商业变现的闭环搭建,这一刚一柔的背后,这不止意味着字节系的“短剧生态壁垒”正在加速成型,更标志着短剧赛道的竞争已从单点比拼升级为全生态博弈,整个行业的竞争门槛正在被大幅拉升。

据QuestMobile《2025全景生态流量秋季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截止8月,在移动互联网企业去重总用户量中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抖音集团位列前三甲,月度活跃用户量分别为12.66亿、12.55亿、11.82亿。

但其中,抖音集团的流量增速仍高达双位数,而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仅为2.3%、5.5%。

体量有余 ,韧性不足

没有谁能一直成为时代和流量的宠儿,风水轮流转始终是一种常态。

在短内容以燎原之势席卷行业前,长视频也曾走过一段光芒万丈的高速成长期,不仅将曾占据家庭娱乐核心的电视媒体挤下主桌,更重塑了大众的内容消费习惯,进而成为广告主眼中的“兵家必争之地”,广告收入也因此成为长视频营收的关键路径。

然而,变化总是会像洪流奔涌而来。

截至今年 6 月,红果短剧月活用户规模已攀升至2.12亿,不仅首次赶超优酷等长视频平台,更仍保持着179%的同比高增率。与此呼吁,今年以来,平台站内观看量破 10 亿的短剧已超 20 部,其中“双破亿”短剧达5部,播放量突破30亿的超头部力作目前也已有3部。

这也正是红果短剧下场带货的核心底气所在。海量高粘性用户直接搭建起广阔的消费转化场景,而爆款内容积累的话题热度与用户信任,又为货品种草、即时成交提供了天然加持,让流量向营收的转化更高效、更顺理成章。

另一边,《报告》显示,广告市场的资源仍在持续集中化,短视频、综合电商、即时通讯三大头部媒介的投放费用占比持续攀升,截至今年8月,短视频已增至38.8%,而在线视频仅为3.1%。

竞争压力在肉眼可见地提升,谁都无法掉以轻心,甚至必须准备充分的应对风高浪急的底蕴。

而对腾讯视频来说,其虽已在长视频的向“短”竞赛中取得身位优势,但还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

据云合数据,今年1-8月,爱优腾芒上新短剧的公开票房率仅为20.3%,行业票房结构更呈现明显变化:头部票房大幅缩水,破1000万的短剧部数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5%降至1.3%;而破200万、破500万的中腰部短剧部数占比总和同比提升2.6%,达13.7%。

与此呼应,剔除与爱奇艺联播的《朱雀堂》后,腾讯视频今年1-8月上新短剧的公开票房仅与去年持平,未实现突破性增长。

打铁还需自身硬

所以,看似是“赶鸭子上架”,但其实一切顺理成章。

或者更直白地说,这两大动作的推出绝非腾讯视频的一次“应急响应”,而是其试图争夺这一千亿级市场生态主导席位的野心发酵。

具体来看。启动“腾讯视频AI创作大赛·i短剧”,一方面是积极响应了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倡导推动的“微短剧+AIGC”创作计划”,另一方面也是在AI技术重构短剧生产逻辑的关键期,为自身提前锁定更多优质内容供给源头。

而推出竖屏短剧剧本合作开放平台,以平台化整合搭建行业稀缺的标准化协作体系,不仅能帮助腾讯视频打通自身生态圈,在提升内容产出效率的同时沉淀可观流量与强大用户粘性,更能激活市场活力,推动短剧行业走向更规范、更高质量的良性竞争格局。

只是,腾讯视频想把这份野心有效落地,单靠砸钱、搭台还远远不够。

其一,字节系早已厉兵秣马,而凭借红果短剧的异军突起,其在短剧市场也已积累起了的强大影响力与号召力,叠加流量池的稳定性、变现路径的高效性,势必会持续吸引更多优质创作者与制作方靠拢。

其二,腾讯视频的对手不止是字节系,还包括同为长视频的爱奇艺、芒果TV、优酷等,以及以小红书、知乎等代表的内容平台,甚至是以淘宝、京东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而且后续必定还会增加。

其三,随着观众审美持续升级、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短剧市场已大步迈进精细竞争阶段。“以量取胜”的粗放模式不再受用,在精细化、差异化产出上具备足够的核心硬实力,才是立足市场的关键。

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而竖屏短剧剧本合作开放平台能否持续吸引头部制作团队入驻,形成优质内容供给闭环?AI生成的剧本能否有效平衡“效率”与“创意”,满足受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也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总结来看,腾讯视频的此番“急加速”展现了长视频平台向新赛道突围的决心,也给行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内驱力,但想走得稳、走得深,接下来还得在每个细节里多多打磨。

来源:乔布斯北京分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