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徐庆利和一帮工友去PC被田宝珍看到时,田宝珍默默的推着自行车走到了李细妹的理发店门口,李细妹招呼田宝珍“靓妹,理个发”?
李细妹和田宝珍的人生是有交集的。
当徐庆利和一帮工友去PC被田宝珍看到时,田宝珍默默的推着自行车走到了李细妹的理发店门口,李细妹招呼田宝珍“靓妹,理个发”?
田宝珍笑笑说着下次再来。
同样是老乡,同样是甘蔗妹,为何李细妹身陷囹圄,而田宝珍却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深思一下,无非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一、家庭氛围
李细妹幼时死了父亲,母亲改嫁后把她丢在了舅舅家,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一举一动都要看舅舅舅妈的脸色,奶奶告诫细妹要听话,舅妈告诫细妹要听话,所有人都告诫她要听话,为了不被抛弃,她也真的成了那个听话的孩子,即使舅舅家要把她嫁给一个杀妻的鳏夫,她也无力挣扎。
那田宝珍的家庭氛围怎么样?
从田宝珍和徐庆利分手的那次对话中得出,田宝珍的家庭也不幸福,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去世了,但她的母亲是一个好母亲,是村里人口中的好女人,有母亲在的时候她是幸福的。
即使后来母亲去世了,但她没有被家人抛弃,不是寄人篱下,尽管父亲不怎么疼爱她,但至少她是生活在自己家,生活在自己的亲人身边。
一个从小没有了亲情,被母亲抛弃后种下了害怕被抛弃的种子,一个自小有亲情爱护,所以造成了两个人拥有完全不同的性格。
二、教育程度
李细妹和田宝珍的那个年代,已经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李细妹在十六岁时就已被逼嫁人了,说明她初中都没有读完,而田宝珍则是完整的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拿到了初中文凭。
因为有初中文凭,所以田宝珍后面能读高中,能读大学,虽然在现在看来初中文凭不值一提,但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年代,能读完初中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了,不然徐庆利也不会就一个初中毕业生就可以当老师、教小学生。
因为受教育程度不同,李细妹和田宝珍的起点完全不一样。
三、自我认知
李细妹和田宝珍虽是生活在同一个地区,但因为家庭氛围和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了两个人的认知完全不在同一层次。
田宝珍非常清楚自始至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人生,而且很清晰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为了改命,她第一步是拉上徐庆利跑出村里去城里打工,第二步是考高中上大学,第三步是找个有地位的人嫁了帮自己实现阶层跨越,虽然第三步失败了,但她始终牢牢把命运掌握到自己的手中,不让任何人左右自己。
从田宝珍和徐庆利分手的那次谈话中,我们看出田宝珍真是一个清醒的大女主,她太睿智了。
她从母亲的身上学会了女人应该怎么去生活,怎样去争取幸福,当男人靠不住的时候,也劝不了的时候,就应该勇敢的学会放弃,哪怕在世俗的眼中,这样做不是一个好女人时,这也无伤大雅。
而这一点恰恰是李细妹所缺乏的。
在狱中,李细妹说了句“这辈子好没意思”,因为她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她一直都把希望寄托在男人的身上,而田宝珍,自始至终都把希望放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也是为何两个看似起点相同的女人,却迎来了不同的人生,得到了不一样的结局。
来源:我是吕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