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豆瓣评分刚出来只有3分,网友吐槽“豆瓣为啥没有0分选项”,直接给它扣上了“烂片鼻祖”的帽子。
2000年《西游记后传》一播出就炸了。
收视率直接冲到全国亚军,把同期的《铁齿铜牙纪晓岚》都压了一头。
可奇怪的是,收视越火,骂声越狠。
豆瓣评分刚出来只有3分,网友吐槽“豆瓣为啥没有0分选项”,直接给它扣上了“烂片鼻祖”的帽子。
谁能想到,25年后的今天,这剧评分一路涨到8.1分,当年被追着骂的“毁经典之作”,如今反倒被网友捧成了“神剧”。
当年我追这剧的时候,也没少跟着吐槽。
最直观的就是那特效和剪辑,孙悟空耍金箍棒,满屏都是复制粘贴的影子,跟开了分身挂似的。
打斗动作更有意思,不管是挥拳还是踢腿,必来回回放三遍。
本来想快进跳过,可剧情又让人忍不住盯着屏幕。
现在再看那些特效,确实有点粗糙,但放在2000年的制作条件下,也能理解几分。
毕竟那时候这剧的制作经费只有800万,同期的《少年包青天》特效投入都比它多不少。
除了制作上的硬伤,大家骂得最凶的就是剧情和人设的颠覆。
86版《西游记》里,唐僧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凡胎,每次遇险都得徒弟们护着。
可《西游记后传》里的唐僧,直接变身武力值爆表的战士,懂法术会武功,还甩出了“悟空你跟他废什么话”的热梗。
孙悟空的变化更让人意外。
86版里那个机灵捣蛋、浑身是“猴”劲儿的大圣,在这剧里变得规规矩矩,不苟言笑,被不少人吐槽是“面瘫脸”。
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如来,法力无边的三界之首,刚播到第五集就被反派无天逼得退位。
他没动手反抗,反倒掐指算起“定数”,然后转世到凡间,还和白莲花、碧游仙子谈起了三角恋。
当年看的时候,我也觉得这剧情太离谱了。
本来想这剧就是瞎编乱造,后来发现它不是毫无逻辑的颠覆。
它把时间线放在取经三百年后,无天降世杀如来、贬神仙,孙悟空得找齐舍利子拯救三界。
这个设定其实补充了西游神话的空白,让原本模糊的三界体系变得完整。
当年大家骂它“毁经典”,无非是因为太习惯了86版的符号化人设,突然看到神佛有了七情六欲,一时接受不了而已。
现在再重刷《西游记后传》,我才发现当年真的低估了它的内核。
这剧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剧情多颠覆,而是把“神”拉回了“人”,让每个角色都有了丰满的内核。
孙悟空不再是那个受了委屈就跑回花果山的“孩子”。
成佛后,他本可以享清福,却主动管起了龙王被冤枉的闲事。
他化身“侦探”查清真相,不惜当众指责如来,大闹天宫也要讨个说法。
那个曾经任性妄为的大圣,收起了脾气,学会了先找证据再讲道理,但骨子里的正义感和勇气一点没少。
更让人惊艳的是反派无天。
他不是天生的魔头,原本是西天的紧那罗菩萨,和如来一样心怀善念。
如来派他渡化妓女阿羞,阿羞为他而死,他却被如来指责“六根不净”,赶出了灵山。
心如死灰的他才坠入魔道,发誓要毁掉三界。
即便成了反派,他心里还留着善念,也就是“白衣无天”。
他欣赏孙悟空的胆识,打赢了也愿意放对手一马。
这样有苦衷、有人情味的反派,在当年的电视剧里真的很少见。
剧中的其他角色也各有成长。
曾经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各回各家”的八戒,为了救悟空,冒着生命危险趟过剧毒的弱水。
老实巴交的沙僧,时不时冒出几句调侃,让人忍俊不禁。
白莲花和碧游仙子也不是围着男人转的“恋爱脑”,关键时刻都愿意为大义牺牲。
这些变化让每个角色都变得鲜活,不再是单纯的“善恶符号”。
这剧的创作班底其实相当靠谱。
导演李源是国家一级导演,还拿过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家”称号。
编剧钱雁秋更是厉害,《神探狄仁杰》系列就是他的手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西游记后传》里有那么多精彩的破案情节。
还有片头刘欢的《我欲成仙》,片尾毛阿敏的《相思》,现在拿出来听,依旧是能循环播放的经典。
当年的观众被特效和颠覆的人设遮住了眼睛,没能看到这些闪光点。
如今再看,那些曾经被吐槽的“缺点”,反倒成了独特的记忆点。
对比现在的很多经典翻拍剧,要么生搬硬套原著,毫无新意;要么打着“创新”的旗号,实则是玛丽苏剧情。
《西游记后传》的改编,既没有脱离西游的核心内核,又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这种创作态度真的难能可贵。
《西游记后传》的逆袭,不是偶然。
它用复杂的人性刻画、完善的世界观和敢于创新的勇气,打败了时间的偏见。
当年的3分,是时代的局限和观众对经典的固有认知造成的;现在的8.1分,是大家对好内容的认可。
好作品就像酒,越陈越香。
《西游记后传》告诉我们,经典不是不能改,而是要改得有逻辑、有深度,既要尊重内核,又要敢于突破。
希望以后的影视创作者能多学学它,少一些无脑复刻,少一些恶意魔改。
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真正用心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被轻易低估。
来源:恋曲星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