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封面|《暗河传》“新武侠”有了新范式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31 19:43 1

摘要:2025年上半年,古装剧整体表现只能用“四平八稳”来形容。优质的剧集不少,演员阵容也堪称豪华,但距离“全民爆款”似乎总差那么一点点。而作为古装剧的一个分支,包括“新武侠”在内的武侠剧,作品相对少,讨论度也很一般。这种情况甚至影响到了创作者,从去年开始,就出现了

2025年上半年,古装剧整体表现只能用“四平八稳”来形容。优质的剧集不少,演员阵容也堪称豪华,但距离“全民爆款”似乎总差那么一点点。而作为古装剧的一个分支,包括“新武侠”在内的武侠剧,作品相对少,讨论度也很一般。这种情况甚至影响到了创作者,从去年开始,就出现了不少关于“观众是不是还需要武侠剧”的讨论。而《暗河传》的横空出世,从某种程度上击碎了这些质疑与担忧。

10月20日,《暗河传》上线优酷,目前其站内热度已经破万。在第三方平台,《暗河传》也在实时榜单中高居首位,在Vlinkage统计中,《暗河传》力压一众剧集,成为网络播放指数TOP1,而且社交平台上还有大量自来水主动讨论并安利该剧。

无论从数据角度还是讨论热度,《暗河传》都当得起一个“爆”字。这种高热表现,也让人对这部剧本身以及它的诞生过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OK!很高兴有机会与本剧导演尹涛以及编剧周木楠两位老师对话,聊一聊《暗河传》背后的那些事。

“暗处”

看 江 湖

提到“武侠”二字,“江湖”是避不开的核心。这是一切故事发生的起点,也是人情和关系糅杂的熔炉。但在创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是,“江湖”这个核心已经被讲述过太多次了,如何引起观众的兴趣,让他们迅速进入这个新的江湖世界?

《暗河传》选择换个角度讲故事。刺客组织,在许多武侠作品中都有过体现,但大多数是侧写,着墨不多。可刺客组织又因其神秘莫测,天然会引起观众好奇,《暗河传》的故事,就是以刺客组织作为开端展开的:红梅与白雪之间,两位老人正在你来我往地对招。一方觉得只是切磋,另一方却是要以命相搏。最终唐门二老爷败于暗河大家长手下,大家长也因此身受重伤急需治疗。而这暗河,就是剧中最为神秘与危险的杀手组织。

组织如其名。暗河行于暗处,亦有自己的暗流涌动。大家长受伤,暗河内部三股势力蠢蠢欲动,作为暗河年轻一代的佼佼者,龚俊饰演的苏暮雨则不由自主地被推上了命运的舞台。

这是个很吸引人的开篇,神秘的刺客组织、组织内部的各自为营,以及苏暮雨这个身处暗河却内心仍纯白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过往、他们身上的诸多谜团,一下子把观众抓住,拉进那个“暗处的世界”。都说现在的剧集要在开篇5分钟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可周木楠却坦言,自己并不那么擅长这些,“我慢热”,他习惯于慢慢把故事背景铺陈开来,并在过程中投下无数剧情钩子,来抓住观众。而从《暗河传》开局后的表现来看,“好好讲故事”是能够抓住观众的。即使现在长剧集市场也开始向短剧化靠拢,力求在前三分钟甚至一分钟就留住观众的当下,这种坚持显然很珍贵,于行业中的创作者也是种鼓励。

当然,好故事也需要“好包装”,除了合适的演员来演绎、故事本身要逻辑自洽外,作为“新武侠”炫目的打戏是必不可少的。关于这一点,尹涛导演也下了不少功夫。无论是《暗河传》一开篇的“大家长力战唐门二老爷”,还是苏暮雨在护送大家长去疗伤这一路上挫败各方势力,《暗河传》的打戏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足够有力量感,而不是只追求美感的花架子;足够轻灵飘逸,符合“刺客组织”给人的那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尹涛说刺客的武学讲究效率,与世家宗门不同,他们善于因地制宜,很多人有自己的独门武器,所以在不同角色的武学设计上,观众能发现不同角色的武器是不一样的,这一方面与人物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打戏方面设计出更多的花样。比如苏暮雨的十八剑阵强调“快、准、密”,用俯冲、旋转突出猎杀时的压迫感。相较于潇洒飘逸,这一次他们更强调近身搏杀的压迫感。

人是视觉动物,有冲击性的视觉效果本来就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暗河传》的人物关系复杂,涉及的支线人物众多,这就给创作带来了新问题:要如何让观众区分并记住这些角色。要知道,配角有时候能发挥出不亚于主角的光芒。早年武侠剧中许多让人念念不忘的角色,都是配角,那么《暗河传》是如何通过“视觉”加强人物的?

“色彩”,尹涛给出了答案。

他们为关键角色设计了标志性动作和每个家族的武学特点,具有区分度,所以从呈现上能够使观众一目了然,此外还通过色彩分区,比如慕家就是穿浅色衣服。叙事节奏上采用单元式聚焦,每段剧情集中刻画1-2组人物关系,再像拼图一样拼合整体格局。这些设计让《暗河传》在不违背创作者叙事节奏的前提下,有了更丰富的记忆锚点。

更有当下性的

“成人童话

武侠作品,一直有着“成人童话”的别称。在刀光剑影、快意恩仇中,我们似乎短暂地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获得了情绪的释放。然而武侠式微也是不可忽略的事实,金庸小说屡次被重拍,从过去的万众瞩目到现在的淡淡落地,它的影响力确实在下滑。作为“新武侠”代表人物,周木楠和尹涛都觉得,不是观众不需要武侠了,而是武侠要用新的方式,与当下产生链接。

在之前的《少年歌行》中,两位老师成功地以“少年”作为切入点,让“新武侠”在年轻一代观众中焕发了生机。谁不愿意看少年意气闯江湖的故事呢?但观众是喜新厌旧的,特别是在当下,文娱作品几乎呈现井喷之势,各类新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成人童话”又该如何写就?

在《暗河传》中,他们探讨了更与观众有关、与当下有关的内容。年少一代去对抗强权,这本就很容易让观众由剧观己产生共鸣。但当下的观众,比过去的要求要更进一步,他们不仅想要从剧中观自身,还想要获得问题的解法。这一点,在《暗河传》中得到了满足。

苏暮雨和苏昌河,是两个永不妥协的少年。他们在进入暗河后,一度被当做可以随时被牺牲被替换的燃料,直到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改变了命运。还记得苏暮雨和苏昌河被分到同一组对决,只有一个人才能活下去时,苏暮雨很坚定地告诉大家长:让我们两个都活下去,你们才能得到更多,因为我们是最优秀的。

就像周木楠所说,之前的故事更多在讲述少年之心永不妥协,是对抗强权、对抗利益的故事。而苏暮雨和苏昌河,在不妥协的前提之下,更多了一条,那就是拥有“对抗”的权利。他们最开始只是别人手中的“剑”,而只有自己成为执剑人,才有对抗的权利。只有自己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才能迎来更好的明天。这对那些处于迷茫的年轻人而言,是种破局思路。

当然,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屠龙者终成恶龙”,在寻找对抗的权利过程中,有许多岔路与诱惑,如何在诸多选项中找到那条既能解决问题又不会迷失本心之路?苏暮雨就是典型。周木楠在创作时给苏暮雨定下了基调“善良”,这种善良就注定无法以普通的刺客形象去进行描写,周木楠选择在创作中弱化他的杀手属性,让观众看到心存善良的人是如何在暗处坚持自己的原则。

《暗河传》导演 尹涛

尹涛则从“三不接”的角度来做具体的角色分析,“三不接”原则是苏暮雨的道德底线,也是他自我救赎的起点,让杀手身份与向善之心在同一躯体中撕裂。暗河的江湖背景则放大了这种撕裂,苏暮雨不但想摆脱暗河的控制,而且不是一个人离开,他要带着暗河众人一同奔赴光明,但叛离暗河既会被暗河下追杀令,暗河之人在江湖中也没有办法被接纳,这样内外压迫下,他不得不给自己立下原则,一点点去尝试打破暗河的规则。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苏暮雨这个角色能够获得观众认可,并且有大量自来水的原因。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善良与坚持,看到了那个“更好的我”。

少年江湖宇宙

搭建中

受到好莱坞作品影响,犹记前几年无论什么作品都号称要打造IP宇宙,而真正形成了IP宇宙并得到观众认可的却不多,但周木楠和尹涛携手创造的“少年江湖宇宙”做到了。在对谈中我们能感受到,两位老师是在以一种 “手艺人”的心态来进行“少年江湖宇宙”的创作,他们不徐不疾,不被外界的一些快餐式的东西所影响,以“好故事”为核心来搭建这个庞大的江湖。

《暗河传》播出后,有不少观众表示,自己去重温或者补课前两部曲《少年白马醉春风》和《少年歌行》,但从《暗河传》的内容来看,对前两部曲完全没有了解也并不影响观看体验,可谓“新手友好”。

周木楠说,这主要还是和《暗河传》本身的故事有关。前两部曲的关系相对紧密一点,它们是直线叙事,存在一定关系的前后联系。《暗河传》则更独立一些。站在整个IP宇宙的角度来看,前两部曲所讲述的,是江湖的“阳光面”,是少年子弟入江湖的故事;而《暗河传》则是阴影,从整体看,它的存在让“江湖”变得更完整。

对于已经看过前两部曲的观众,他们也藏了一些“小彩蛋”。比如几本小说中的人物都会串联着出场,各自身上会留有其他故事里的印记,且会不经意间提到,总之无论是新观众还是老粉丝,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体验。

《暗河传》编剧 周木楠

当然,独木不成军,“少年江湖宇宙”的成功,也和两位创作者之间的互补有关。周木楠坦言,自己性格是慢热的,而且“少年江湖宇宙”是先有小说后进行影视化,在这个过程中,尹涛从非作者视角给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在节奏上,在结构上,在逻辑上给予我一些建议”。比如大家长临死之前增加了苏暮雨和他的对话,就是两人商量后的结果。这处改编,也确实更丰富了苏暮雨的人物性格与质感。尹涛则说,影视化的核心就是一句话“保留原著的魂,重塑影视的骨”。比如小说中旁白交代的很多内容,剧中则通过闪回与道具逐步揭露;苏暮雨的心理挣扎则要靠演员的微表情和不同阶段的人物状态来呈现。

同时,两位老师也是互相尊重的。作为作者,周木楠有自己的坚持,他说其实苏暮雨的性格并不是在当下很受欢迎的主角性格,他是清冷温柔的,甚至过于内敛的,也就是说他的一些选择,可能给不到观众强烈的情绪爽感。“但我坚决不改”,事实证明周木楠的坚持是对的,只有这样的苏暮雨,才能做到身处暗处心向光明,在自己抽身的同时,也想尽办法要带着所有人一起回到阳光之下。

至于未来的创作方向,周木楠说会继续围绕着“少年江湖宇宙”来补全,可能会写一些相对短篇的人物故事。比如在《暗河传》中,由乔振宇饰演、颇具人气的苏喆,他的个人短篇就在周木楠的规划之内。尹涛则将继续在娱乐性与思想性间找到平衡点,做出一些既要呼应现代价值观,又不因追求爽感而削弱深度的剧集作品。如今《暗河传》的故事已经过半,期待苏暮雨彻底冲破桎梏、达成心愿的那一刻,也期待着未来两位老师继续带来更多的“新武侠细糠”。

OK!独家对话

导演 尹涛

OK!:已知暗河的前身由影宗分离而来且曾受其管辖,导演是如何结合这一设定理解“在黑暗中寻光明”的故事内核?

尹涛:暗河出身于影宗,是江湖中最有名的刺客组织,刺客本身带有强烈的神秘感、宿命感和压抑色彩。但我们想表达的不是少年们沉沦于黑暗,而是在扭曲的体系里寻找人性的微光。苏暮雨等人的成长,本质上是对黑暗的反抗,他们试图在压迫中建立新秩序,在冷漠中保留温情,这是寻光的过程,也是暗河脱离影宗控制的精神动力。

OK!:尹导曾提到《暗河传》更聚焦“江湖险恶与人性博弈”,这与《少年歌行》的热血少年气形成反差,这种调性转变在创作时是如何达成共识的?

尹涛:《少年歌行》是“少年见世界”,而《暗河传》是“世界见少年”。暗河的江湖更现实、更残酷,需要直面利益与信念的撕扯。创作上,我们强化了角色选择的代价感,苏暮雨等人从黑暗中走向光明,有着巨大的阻力,他们付出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生命,这种调性的变化是基于少年江湖设定的不同,主题的不同,源于对原著精神的深入挖掘,也离不开和周木楠老师对人物命运的反复推敲。

OK!:该剧同步登陆Netflix,在剧本打磨和视觉呈现上,是否做了兼顾本土情怀与全球共鸣的设计?比如中式哲学中的友谊观如何转化为国际观众能理解的表达?

尹涛:中式友谊观的核心是“羁绊”与“信义”,比如苏暮雨与苏昌河的关系,既有生死相依的忠诚,也有理念分歧的痛楚,这种普世的情感关系是无论中西所有观众都能感同身受的,因此我们的故事,外国人也能看得懂。我们通过具象的细节如鬼哭渊的共生让情感可视化,减少文化隔阂。视觉上则融合东方美学的水墨感,让打斗、场景既有辨识度,也能被跨文化观众理解。

OK!:白鹤淮作为剧中重要的女性角色,兼具俏皮贪财与医者仁心,这个角色在“暗河”的黑暗基调中起到了怎样的叙事作用?选角时最看重演员的哪些特质?

尹涛:她是暗河江湖里尤其是苏暮雨心里的一盏灯,贪财俏皮只是她的外表,她的目标是找寻自己的身世之谜,同时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展示医者仁心,这调和了故事的节奏和氛围。选角时最看重演员的反差感,既能演出贪财的狡黠,又要有眼神里的纯粹。

OK!:地支十二肖等角色的面具融合了傩文化与十二生肖,导演如何通过面具设计辅助演员塑造角色性格?

尹涛:傩文化中的面具象征身份的转换,而十二生肖则暗合杀手们的代号化生存。比如苏暮雨傀的红色恶鬼面具的威严对应角色的统领身份,卯兔的柔美下藏匿杀机。演员通过面具遮蔽部分表情后,需用肢体和声音传递情绪,反而强化了角色的神秘性与悲剧性。傩文化面具不仅是视觉符号,更参与叙事,角色戴上面具是杀手,摘下后才是自己。避免点缀化的关键是让文化元素与角色命运绑定,比如苏暮雨的伞有肃杀也有守护。

OK!:您提到打戏强化了“杀意”,采用更写实凌厉的动作设计,比如苏暮雨的十八剑阵,在设计时如何让招式既符合刺客身份,又避免与前作武打风格重复?

尹涛:刺客的武学讲究效率,因此苏暮雨的十八剑阵强调“快、准、密”,用俯冲、旋转突出猎杀时的压迫感。与《少年歌行》的潇洒写意不同,我们增加近身搏杀的压迫感,这是刺客的本性,以达成刺杀为目标。

OK!:《暗河传》的观感很考究,特别是动作戏,打起来干净利落,飞来飞去的动作,像360度旋转、俯冲等又很飘逸,如何平衡动作难度与画面美感?

尹涛:核心是“物理化的飘逸”:威亚动作需符合力学逻辑,比如360度旋转时借助剑势带动身体,而非反重力飘浮,让动作既凌厉又有舞蹈般的韵律感。

OK!:全剧采用暗黑美学与冷色调传递宿命感,这种视觉风格是否与“暗河寻光”的主题直接呼应?在场景搭建和光影运用上有哪些具体尝试?

尹涛:冷色调隐喻暗河的压抑环境,但刻意在烛火、剑光处保留暖色,象征黑暗中零星的光明。比如苏暮雨和白鹤淮在珠巢地道里的那场戏,内乱戏用红色火光与冷兵器碰撞,强化宿命感与肃杀感。

OK!:相比《少年歌行》,《暗河传》的群像规模更大且关系更复杂,拍摄时如何通过镜头调度让观众清晰区分角色,同时保持叙事节奏?

尹涛:我们为关键角色设计了标志性动作和每个家族的武学特点,具有区分度,所以从呈现上能够使观众一目了然,此外还通过色彩分区,比如慕家就是穿浅色衣服。叙事节奏上采用单元式聚焦,每段剧情集中刻画1-2组人物关系,再像拼图一样拼合整体格局。

OK!:您强调“技术为人物服务”,在拍摄十八剑阵、暗河内乱等大场面时,如何避免技术炫技盖过角色情感表达?

尹涛:大场面必须承载情感转折,十八剑阵的震撼在于苏暮雨通过它守护而非杀戮。内乱戏的宏大调度是为了烘托苏昌河以恶制恶理念的悲剧性。我们始终以角色情绪为剪辑节点,避免长时间炫技冲淡代入感。

OK!:优酷“少年江湖系列”注重IP生态构建,《暗河传》在创作中如何衔接前作世界观,同时保持自身故事独立性?是否通过细节设计强化系列IP的辨识度?

尹涛:通过细节彩蛋如《少年歌行》角色提及、相同演员的出演,来强化世界观关联,但《暗河传》的核心叙事完全围绕暗河内部展开。独立性源于主题深化,它更适合探讨成人世界的抉择代价,而非单纯的少年成长。

OK!:从《少年歌行》到《暗河传》,您和编剧周木楠老师在“新武侠”的创作上达成了哪些新共识?您认为当下新武侠剧最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什么?

尹涛:与木楠都认同武侠需有当代性。打斗可复古,但人性探讨要呼应现代价值观。当前瓶颈在于过度追求爽感而削弱深度,需在娱乐性与思想性间找到平衡点。

OK!:您曾执导《琉璃》《锦衣之下》等现象级古偶,如何看待当下古偶赛道“同质化”与“创新焦虑”并存的现状?《暗河传》选择以“暗黑江湖+群像博弈”切入,是否是对古偶题材边界的主动拓宽?

尹涛:同质化源于市场避险心态,但突围恰恰需要冒险。《暗河传》的暗黑群像尝试证明,古装剧不必拘泥于甜宠或虐恋,武侠的权谋、哲学思辨同样能吸引受众,关键在于用高质量制作支撑类型融合。

OK!:当下古偶剧常面临“重颜值轻叙事” “重甜宠轻内核”的争议,而《暗河传》刻意弱化传统感情线,强化兄弟羁绊与人性抉择,这种创作取舍是否在回应市场对古偶“价值升级”的期待?从观众反馈来看,这种尝试遇到了哪些意料之外的挑战或认可?

尹涛:这种取舍确实冒险,但收获了观众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入探讨。意料之外的是,许多观众反而从苏暮雨与苏昌河的羁绊中感受到更深刻的情感冲击,挑战在于需更精细的剧本和表演表达方式。融合是突破天花板的有效路径,但需守住两个平衡点,一是武侠的硬核质感不能为甜宠剧情让步,二是古偶的情感浓度需自然生长于江湖逻辑中,而非强行撒糖。

OK!:对现在的互动影游是否有关注?这种新形态的内容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刺激?如何看待这种新形态的内容产品?未来有尝试的打算吗?

尹涛:互动影游打破了“观看”与“参与”的界限,尤其适合武侠IP的多线叙事潜力。未来如果尝试,会侧重参与者的选择对角色命运的颠覆性影响。

OK!独家对话

编剧 周木楠

OK!:周老师作为原著作者兼总编剧,《暗河传》作为“少年江湖系列”第三部,相比前作特意聚焦“暗河”这一黑暗组织,是希望通过这个视角补充怎样的世界观拼图?

周木楠:少年江湖的前两部作品,更像是一个直线叙事,有比较紧密的前后逻辑,而《暗河传》则更独立一些。前两部作品,也更多地聚焦在江湖的阳面,但江湖既然有光明的存在,也必然有阴影,而暗河就是这片阴影。讲述这阴影的过程,便是补充完整个江湖的过程。

OK!:您之前说“每个心中有江湖的人都有颗年轻的心”,《暗河传》中苏暮雨、苏昌河等角色的挣扎远超少年成长,是否在尝试拓宽“少年江湖”的精神边界?

周木楠:之前的故事更多在讲述少年之心永不妥协,是对抗强权、对抗利益的故事。而苏暮雨和苏昌河,在不妥协的前提之下,更多了一条,那就是拥有“对抗”的权利。他们最开始只是别人手中的“剑”,而只有自己成为执剑人,才有对抗的权利。

OK!:您塑造苏暮雨这个角色时,赋予他“三不接”原则和内心矛盾,这种设定是否为了打破传统刺客的扁平印象?结合暗河曾受影宗控制的历史背景,创作时如何平衡他的“杀手属性”与“向善之心”?

周木楠:苏暮雨的基调首先必须是善良,这种善良就注定无法以普通的刺客形象去进行描写。我在创作之中,不断地弱化他的杀手属性,包括少白之中他几次重要的出场,第一次是和顾剑门寻求合作,最后一次是帮助各大派对抗魔教,暗河里则是大家长的护卫。本身我在故事里,就更多地赋予他“守护”的属性。

OK!:相比《少年歌行》,《暗河传》的群像规模更大且关系更复杂,如何通过故事叙述让观众清晰区分角色,同时保持叙事节奏?

周木楠:相对来说还是《少年歌行》的群像规模更大,因为它涉及到的江湖门派更多一些。而《暗河传》更像是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出现了非常多的人,就显得有些复杂了。我努力通过比较短的篇幅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让他很快被观众记住,但不至于喧宾夺主。我觉得这一点若是做成功了,观众就能够顺利沉浸进这个江湖,那么角色无须区分,叙事节奏自然顺畅。

OK!:周老师作为原著作者,将小说改编为剧本时,哪些情节是必须保留的“核心锚点”?比如暗河与影宗的历史渊源、苏暮雨摆脱控制的核心诉求等,哪些部分是根据影视化需求做的突破性改编?尹导在改编过程中给您提出过什么建议或者意见吗?

周木楠:主角们的性格我是必须保留的,经过以前几次的经验,和我自己的感悟,我认为,故事可以更改,主要人物不可更改。苏暮雨是清冷温柔的,甚至过于内敛的,他并不是现在的影视剧流行的主角,但我却坚持不做更改,因为他的不流行,正是他最大的魅力。而对他相关情节的改编,则主要是做补充,比如大家长临死之前增加了他们的对话。我觉得这是大家第一次了解到更深层次的苏暮雨。尹导不会对我的故事核心进行过多的干预,更多的是基于成片呈现,在节奏上,在结构上,在逻辑上给予我一些建议。

OK!:从《少年歌行》到《暗河传》,您和导演在“新武侠”的创作上达成了哪些新共识?认为当下新武侠剧最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什么?

周木楠:我们都是在摸索着学习,没有办法评价这个题材,只是前方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还会继续努力。

OK!:周老师让IP在“少年感”内核下实现跨作品联动,新武侠与古偶的类型融合是否能成为打破赛道天花板的有效路径?这种融合需要把握哪些平衡点以避免“四不像”?

周木楠:我们还没有打破什么天花板,我感觉现在太多谈概念了。我们首先是做出一个好看的电视剧,再来谈其他。创作者的诚意在于这个作品是基于自己的表达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如今的这个电视剧,就是导演、演员、其他所有工作人员和我一起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而不是基于市场特地研究出来的“商品”。

OK!:对现在的互动影游是否有关注,这种新形态的内容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刺激?如何看待这种新形态的内容产品?未来有尝试的打算吗?

周木楠:它会让观众更加有参与感,以前的橙光网上,这一类游戏还挺火的,如今的算是升级版本吧。会去尝试,但我觉得不适合武侠题材。

来源:星河温柔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