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我们在看《父母爱情》这部剧的时候,只能通过剧中的很多片段和线索,推测出,江德福的老婆安杰肯定是出身不凡的资本家小姐,而且除了安杰以外,安欣和安泰同样气质不符。
以前我们在看《父母爱情》这部剧的时候,只能通过剧中的很多片段和线索,推测出,江德福的老婆安杰肯定是出身不凡的资本家小姐,而且除了安杰以外,安欣和安泰同样气质不符。
安欣的丈夫欧阳懿曾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当初看以为他是自吹自擂,但后来看过原著之后才知,安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在民国到建国初期那段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下,安家三兄妹——大哥安泰、二姐安欣、三妹安杰,他们的文化程度在普通家庭里那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妥妥属于“知识分子阶层”。
先说说大哥安泰,作为安家的嫡长子,他肩上扛着传承家族文化和财富的重任。在民国那会儿,大资本家家庭对继承人的培养那可是相当严格,既得会做生意,又得有文化,不然很容易被人当成“暴发户”。
安泰出身这样的家庭,从他处理家里那些事儿就能看出来,他肯定不是个没文化的人。
就比如说,安杰和江德福闹矛盾的时候,安泰能不偏不倚地从中调解,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既不让江德福觉得被轻视,也不让安杰觉得委屈。
还有在特殊时期,家里遇到危机,他能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变化,让家人低调行事,躲过了不少麻烦。
从这些事儿就能推断,安泰肯定接受过大学教育,而且大概率是在上海那些有名的教会大学或者国立大学念的书,绝不是那种只读过几年私塾或者半文盲。
安泰的文化素养,可不只是体现在学历上,更体现在他为人处世的分寸和眼界格局上。江德福是个行伍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安泰跟他打交道的时候,既没有因为自己有文化就看不起他,也没有为了讨好他而低三下四。他总是能用得体的谈吐和恰当的方式,化解两人之间的阶层差异,让彼此相处得很融洽。
这种知进退、有分寸的智慧,可不是没受过文化熏陶的人能有的,要是安泰只是个没文化的资本家,在那种动荡的年代,很难把家庭保护得这么好。
再说说二姐安欣,她也是个大学毕业的知性女性,跟丈夫欧阳懿在文化上那真是门当户对。
欧阳懿出身书香门第,还是留美博士,在民国时期,像他们这种家庭结婚,可不光看财富和地位,更看重文化水平。要是安欣只有中学毕业,那她跟欧阳懿肯定没法有精神上的共鸣。
从剧里的一些细节就能看出来,安欣接受过完整的大学教育。比如欧阳懿带江德福去西餐厅吃饭,回来后欧阳懿调侃江德福,安欣能理解他那种文人的清高,还能跟着一起感慨。
还有安欣被下放到海岛的时候,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靠读书、写字来排解内心的苦闷。这些都能说明她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而且大概率是学的文科,像文学、教育之类的。
安欣的文化素养,在她遭遇逆境的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海岛上,欧阳懿被批斗,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但安欣始终没有放弃对体面的追求。她教孩子读书识字,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跟邻居相处也很有礼貌。
她这种不卑不亢的精神韧性,其实都是文化赋予她的底气。要是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她很可能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就一蹶不振了,哪还能一直保持着知识分子的风骨呢。
最后是三妹安杰,她在文化层面,称得上是大学肄业的“准知识分子”,和同时期多数女性相比,她的文化基础那可高出不少。
安杰上大学那会儿,正赶上时局动荡不安,她只读了1年就不得不中断学业。可在1940年代末的中国,能读上1年大学,那学历已经相当高了。要知道,当时全国的大学生总数都不到10万呢。
从剧里的不少细节,就能看出安杰这1年大学没白读。她平时爱看小说,还喜欢写日记,对错别字特别敏感。
就像江德福有时候用词不当,她立马就能纠正过来。后来,她还教子女学英语、读名著。
这些都能说明,她有着系统的文化知识,像语法、文学常识这些,她都掌握得不错,跟同期那些只读过小学,甚至大字不识的女性比起来,那强太多了。
安杰的生活习惯里,也处处透着她的文化素养。她一直坚持喝咖啡、读报纸、穿旗袍,这些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资本家小姐的矫情做派。
实际上,这是她在大学接受西式文化熏陶后形成的审美和生活习惯。她和江德福站在一起,那种反差特别明显。
江德福行伍出身,身上带着股粗粝劲儿,而安杰则显得精致许多。他们之间的这种认知差异,说到底就是文化程度不同造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江德福眼里,安杰和那些农村妇女完全不一样,是个特别的存在。
欧阳懿那句“谈笑有鸿儒”,可不是他为了炫耀自己或者安家才说的,而是对安家前半生所处文化圈层的真实回忆。安家的父祖辈在民国初年打拼立业,安泰家是大资本家,安泰妻子家是乡绅,他们都属于士绅阶层。
平时来往的,大多是商人、学者、官员这些人,也就是欧阳懿说的“鸿儒”,绝对没有那种不识字的人。他当时说这话的时候,特意把江德福排除在外,就是因为江德福行伍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算是个半文盲,和安家所处的知识分子圈层有着鲜明的差别。欧阳懿这话,既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隐隐透露出对这种阶层差异的感慨。
安家三兄妹能有这么高的文化程度,可不是偶然的。民国时期,整个社会都特别重视教育,而且安家作为资本家或者士绅家庭,经济实力雄厚,有条件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些条件叠加在一起,让安家三兄妹得到了同期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教育机会。
这种文化上的积淀,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和眼界,让他们看待问题、处理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而且在建国后的那些动荡岁月里,也成了他们内心的精神支柱,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善良、美好的品质,成了剧中“真善美”的重要代表。#百度影视巨星计划#
来源:呆呆电影精彩解说